围棋起源于中国,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日本。围棋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国民性格、审美精神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日本如何接受围棋,又使之产生新变,正是我阅读《围棋与日本文化》 (杨开润著,杭州出版社2020年)时首先感兴趣的话题。
一
围棋起初在日本贵族、武士、僧侣中流行,其后逐渐流入民间。贵族将下围棋视为“修身养性、提高身份、消磨时光”的重要途径。不过,日本民族的特性,一是乐于学习他者,二是善于在学习、吸收中创新。棋道亦然。日本围棋在继承中国围棋“风雅”传统的同时,又逐步建立了围棋的一套完备的竞技制度,从而将“艺”与“技”高度地融合起来,既可以在棋盘上吟诗弄月,也不妨碍棋士们在此展开惨烈的厮杀。日本人将武士、禅、围棋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构筑起了一种独特的围棋文化。
武士持的是杀人之刀,需要自持克己、勇猛精进、超越生死,而人的本能是畏死恋生,是追求安逸。如何战胜恐惧,佛光说:“切断你的一切妄念思虑。”无心、断念,这里便有了一分禅意。有人说,“禅是日本的性格”。当棋士们专注于棋盘,在生死一线的搏杀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于是,棋与禅、与武士精神,也就有了一种沟通。就像江户时代的四大棋家,为了争得棋所,不辱师命,血溅纹枰的故事屡屡重现。于是有了因彻吐血之局,有了原子弹爆炸下的棋局,有了赵治勋坐在轮椅上的拼搏,有了吴清源十番棋“悬崖上的格斗”……棋盘上,棋手就是武士,棋与禅、与武士精神,就这样融合到了一起。
二
多年前,读到川端康成的《名人》,小说写秀哉的隐退棋。当秀哉败于大竹(现实中的木谷实),他的生命仿佛由此终结了。当那盘棋结束:
我也回到自己的房间,偶尔探望一下外面,发现大竹七段动作麻利,转眼换上了棉袍,下到庭院,独自坐在对面的长凳上。他紧抱双臂,耷拉下苍白的脸。冬日临近黄昏,暮色朦胧,他在冷飕飕的宽阔庭院里陷入了沉思。
我打开了走廊的玻璃门,呼唤道:
“大竹兄,大竹兄。”
他生气似地稍微掉转头,大概是落泪了吧。
这个场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胜利者,我们看到的不是获胜的喜悦,而是“落泪”的哀愁。也许,这就是川端的艺术风格,从中也让我窥见了日本艺道的一种审美精神。
日本古典审美,有几个重要概念:物哀、幽玄、侘寂、意气。“物哀”是主体对“物”的感知,是哀愁的审美化;“幽玄”源于中国魏晋的传统,有佛法“深奥”和道家“玄妙”之意;“侘寂”,侘者,宅也,空间也,寂者,闲寂、空灵也;而“意气”,将“色”也审美化为 “道”, 将“媚态”与“傲气”融为一体,在“谛观”中自有生命的丰盈之美、独得之妙。
围棋之为“艺”、为“道”,也与这些审美观念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在川端的《名人》中,我们已经领悟到“物哀”之美。在菅原道真《围棋》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何为“幽玄”之境:
手谈幽静处,用意兴如何。
下子声偏小,成都势几多。
偷闲犹气味,送老不蹉跎。
若得逢仙客,樵夫定烂柯。
手谈幽静处,自有无尽的意味,供人慢慢体会。而正冈子规(1867—1902)的俳句:
灯光映照着/棋子之声/还有芙蓉花
月色溶溶/穿过棋手/洒在了身后
白昼屋内无人/桐树斑驳之影/在棋盘上晃动
春雨绵绵/输棋后/偷偷忆起昔日恋人
这里有棋境,有棋人心思,有局势大好时的喜悦、悠然,有输棋后的淡然、苦涩中的甜蜜……在这“侘寂”之美中,自有无尽的禅意。日本茶道讲“和、静、清、寂”,日本的围棋,大约也是如此吧!
日本曾有一风靡一时的动漫《棋魂》。生活在平安时代宫廷中的棋士佐为,手持一把日式折扇,置身于雪花、枫叶、樱花或芦苇荡之中,优雅、端庄、清冷、孤傲,而一旦坐到棋盘上,挥刀相向,快如闪电。这种贵族与武士合而为一的棋士形象,大约代表的就是日本围棋的审美精神吧!而佐为的“魂”附着在现代人小光身上,代表的正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而最终,在佐为与塔矢亮的“世纪之战”中,小光发现了佐为获胜之棋局的漏洞,发现了那“神之一手”,棋之艺也就有了新的创造,实现了超越。
“棋魂”,日本围棋之魂,就这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在方寸棋盘上,不光有胜负,还有棋手的性情、趣味、人生追求,有丰盈的生命充实于天地之间。
很喜欢日本美学中的一个词“妙花风”。日本人可以在“色艺”中发现“意气”之美,而“妙花风”,夜半月明,妙花之境,言语道断,无言之中,自有万千气象。 而在围棋的棋盘上,一方面充满了胜负之争,高超之棋技犹如“妙花”;另一方面,棋盘也是修行之物,棋手入神坐照,在“静”与“寂”自得“妙花风”之美,棋也就有了意气,有了生命,有了美丽的哀愁。
三
日本作家江崎诚致说吴清源:“那宁静超世,神韵缥缈,仿佛置身在当时我深切感到的地球之外的世界里,这就是委身于围棋流势之中的人。” 而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吴清源则是“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还有那“少僧般的高贵品格”。日本人眼中的吴清源,也构成了日本围棋的一种独特的“味道”。
这“味道”,并不单纯在围棋的胜负中表现出来,更在棋人的精神、品格中,需要你去细细地品味。
其实,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当然,品味日本围棋文化那独特的“味道”,既需要较高的棋力,也需要自身的修为。同时,它不光是知性之“知”、理性判断,还需要来自生命本身的直觉与体悟。这是长期修炼积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