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03日

回乡助农,“90后”成电商弄潮儿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肖飞飞 张俊

曹义青(左)帮贫困户直播销售土特产。

红薯干、小鱼干、辣椒酱、柚子等农产品摆满直播间,“90后”女大学生曹义青调试好直播设备,与兄弟企业绿山美家庭农场共同开展扶贫助农直播。作为湖南水府庙青儿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板,曹义青依托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为湘乡市棋梓镇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带出新活力,成为棋梓镇电商行业的弄潮儿。

返乡创业

“土货”变“网红”

2017年,为更好地照顾年迈的养父母,曹义青不顾北京亲朋的反对,毅然放弃国家电网的高薪工作,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她相信广阔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因为她的心中早已构建好了创业的蓝图。

回到家乡后,曹义青充分利用在北京学到的电商知识,瞄准了棋梓镇的土特产火焙鱼,创办了湖南水府庙青儿食品有限公司,自主进行食品研发、加工、销售,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同时,她还打造了一支专业的电商直播团队,在抖音、芒果扶贫云超市、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上销售,不断开发线上售卖当地土特产的新渠道,让优质农产品乘着“网红经济”效应的东风,进入千万家庭。

做优企业

贡献脱贫攻坚“她”力量

在不断做优、做强公司的同时,曹义青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利用电商帮扶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增收,她经常自带直播设备,顶着寒风、耐着酷暑去贫困户家中直播销售农产品,直播卖不完的,她就高价回收放到自己店里慢慢卖。后来,她专门在线上做了扶贫产品销售小程序、在线下直营店里开设了扶贫产品专柜,用于销售从贫困户家“淘”来的各种农产品,卖多卖少都由她自己承担。

在别人眼中,曹义青做的是“赔本买卖”,但她义无反顾,因为她知道那个小小的直播窗口,一方窄窄的销售货架,都承载着父老乡亲致富的希望。

据曹义青统计,2020年扶贫农产品线上直播和线下门店累计代销50万余元,通过60余次扶贫直播带货,将贫困户家的红薯干、干鱼、菌子等农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万余元。同时她聘请了十余位贫困户在生产车间务工,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共建“棋梓帮”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利者,义之和也。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曹义青联系当地多家企业,积极与他们分享电商直播经验,逐步建立起合作共赢的本地企业“棋梓帮”,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小微企业联盟”的社会效应。各企业之间产品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打开了棋梓镇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的新局面,也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曹义青组织当地企业共同为省定贫困村连云村直播销售黄桃,直播观看人数达17000余人,村上所有的黄桃销售一空。本地“棋梓帮”不仅创造了销售佳绩、扩大了帮扶成效,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了新路径。

“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电商下沉基层带来新机遇,我们的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数据也变成了新农资。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深耕电商行业,为家乡代言,为家乡带货,为棋梓镇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曹义青谈起未来信心满怀。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新的浪潮已经掀起,以县乡经济为引领的下沉市场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像曹义青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选择回到乡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涓滴入溪,江河入海,我们相信无数勇立在乡村振兴潮头,争当农村电商弄潮儿的青年才俊必定能为乡村注入一股新活力,擘画出一幅新蓝图。

--> 2021-02-03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肖飞飞 张俊 1 1 湘潭日报 c45638.html 1 回乡助农,“90后”成电商弄潮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