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冬天有点“暖”,我市各地晴朗天气居多,给休闲垂钓者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垂钓少不了蚯蚓做诱饵。2月1日,韶山市清溪镇狮山村蚯蚓养殖专业户向献明介绍,由于蚯蚓销量大,附近11户与其合作养蚯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没有“冬闲”的感觉,客户催货的电话不时响起。
“养蚯蚓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收入稳定的门路。”向献明边说边打开养殖大棚的门。这时,一股恶臭迎面扑来、令人作呕。但他只稍稍侧身停留了几秒钟,就径直走了进去。
棚内架了两排约1米高的蚯蚓繁殖床,靠近门边的角落还有一张小“地铺”,铺着约20厘米厚的腐土。向献明用手扒开腐土,娴熟地将一条条褐色的蚯蚓挑出来,放进饭碗大的塑料盒中。他说,蚯蚓繁殖力较强,大约3个月就能新生一批。出售时每盒盛50条左右,以盒议价。
目前,他的蚯蚓主要销往湘乡、韶山两地的渔具店,每天都有货发。同时,也有当地垂钓者上门取货,以及周边其他县、市的客户从网上下单。
向献明已近不惑之年,父母都务农,家庭经济较困难。中学毕业后,向献明在附近一家蚯蚓养殖场做过事,又到外地打过工,但没有一技之长,收入也不高。结婚后,他养过羊,养殖规模不大,又缺少帮手,没打开销路。2015年,向献明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垂钓诱饵蚯蚓需求量逐渐增大。向献明决定抓住这一商机,发展蚯蚓养殖业。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扶持下,向献明投入1万余元,搭建了8个遮阳塑料棚,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开始规模化养殖蚯蚓。
万事开头难,向献明的创业比一般人更难。当时,向献明已离异,母亲逝世,父亲年近古稀、身患重症,儿子年仅9岁需看护。从搭建棚子到养殖蚯蚓、寻找销路、送货,所有的事情全靠他一人完成。好在有快递,帮了他不少忙。
付出终得回报。创业第一年,向献明就获得了2万多元的销售收入,赢得开门红,更赢得了市场和客户。近几年,他又扩建了两个蚯蚓养殖大棚,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行列。同时,通过代养、代销的合作模式,陆续带领附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蚯蚓,每户每年增收数千元至万余元不等,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增收脱贫渠道,他也跻身2020年度湘潭市产业扶贫“十大脱贫致富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