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04日

我的老师是“佛师”

戴思

作者(左)与老师合影。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播者,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君子求学而无常师”,我的百师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语文老师赵群龙,在我眼里他是“佛师”。

那一年,夏风拂面,伴着清脆动人的上课铃和同学们望穿秋水的眼神,一位迈着大步伐、手夹语文教材的先生气定神闲地走上讲台,丝毫不拖泥带水地打开语文课本,以其苍劲雄浑的笔法给我留下了“雷厉风行”的印象。接下来,赵老师“佛”的特点逐渐显现。

“佛”蕴于其敬职敬责的教学以及满腹文墨的才华。每周日晚自习,总能见其静坐于讲台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偶尔眉头紧皱,偶尔嘴角微扬,连铃声都被其置若罔闻。每节语文课总会提前几分钟,闲庭漫步地出现在教室外走廊。每逢讲解习题,透着光影一看,纸面上尽是他呕心沥血的重点批注。从他身上,我领略到了身为师长的责任以及“佛”之普度众生的担当。

别看他身为校级领导,一脸严肃,他的知识与见解真令人叹服。记得我参加励志演讲时,他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瞬间赋予文稿别样的意蕴。还有在研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时,那些古人的闲情雅致、深刻思想都能让他以全新的角度与方式进行解读。“佛”之博大深远便由此溢于言表了。

“佛”蕴于其淡定自若的神情,更蕴于其意味深长的批评指点。他的语气舒缓,神情也总是淡淡的,颇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势。他总是一字一句地深刻剖析,一段一节地深情解读。有时难免有几位同学意志不坚,眼神涣散。可他也不恼,就悄悄地走到那位神游的同学旁猛地重读,惊得那位同学连忙抬头,连口水都来不及擦,捧起课本咿咿呀呀地读了起来。若是正研读《论语》,他便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来告诫懵懂少年们:“先贤都立了如此榜样还不虚心以学,汝之不惠甚矣!”若学习《滕王阁序》,他便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来勉励浮躁少年们:“高考临近却不需惶恐,现在努力为时未晚。”他极少当众批评,一句善意提醒,一个眼神警示都是他不伤他人自尊的“佛”之善性。

“佛”仍蕴于他淡泊宁静的品格以及针砭时弊的能力。给我们上第一节课他就强调:希望学生以“老师”称之待之,而非领导头衔。他上课时总会配备一杯浓茶,唇燥时小饮几口,或许他早熟谙宁静幽远的茶道,总能予人以淡泊朴素的清新之感。他总能在我们茫然失措时指明航向,总能在我们失意困顿时,激励我们扶摇直上,重拾信心;在我们自夸自傲时,警示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新高考模式一变再变时,另辟蹊径给我们别样的学习指导;在我们即将步入社会之时,传授多年积累的为人处世之良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佛者,所以不紧不松、不疾不徐普度苍生也。而他便将“师”与“佛”完美融合,诠释了勤以待学、谨以待教的师德,演绎了善以待人、静以律己的佛性。

(作者系湘潭县第一中学1808班学生)

--> 2021-02-04 戴思 1 1 湘潭日报 c45748.html 1 我的老师是“佛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