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04日

出世而不避世——我看陶渊明

余有仪

提到陶渊明,我们脑海中一定会浮现他田园诗鼻祖的美誉。他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留下一篇又一篇的佳作。而他的归隐,并非对现实的逃避,而是看懂现实后做出的适合自己的选择。

陶渊明也曾有一腔抱负。受儒家思想与先辈勋业的熏陶,他想进入仕途,广济苍生。他在多地辗转任职,最后在彭泽任县令。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再加上程氏妹之死,他决定辞官归隐,栖息田园,从此诗词中多了一个叫“彭泽令”的典故。陶渊明是有政治理想与追求的,他绝非懒散、颓废的人。正是因为他拥有它们,他才会因为坚守本心而毅然离开黑暗官场,归田园守拙。他虽受到当时官场生态的限制,没能实现自己广济天下的理想,但他仍遵循了儒家的理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回到田园,开始独善其身的生活。

陶渊明的归隐,是对他真实意愿与精神追求的实践,意义非凡。他在田园里耕作,见识自然景色,领悟人生智慧。他不是颓废避世的,他只是换一种与他更契合的生活,他是务实的。

《移居》中写道:“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就表明了陶渊明的务实,他的归隐绝不是自我流放。他平淡朴素地躬耕、作诗、饮酒,创造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他是魏晋风流中的异类。阮籍穷途而哭,刘伶荷锸任埋,陶渊明活在他们之后,却与他们的狂浪不同。他们用不羁的行为表达对黑暗现实的痛恨,然而他们一直身陷漩涡。陶渊明出世,离开混乱纷争。但他并不避世,相反,他认真地体会田园生活,做到了另一种入世。

陶渊明是高尚的,因为他坚守自己的本心,不沦于世俗。他也是朴素的,因为他耐得住田园生活的寂寞,并如农夫一般生活了几十年。

归隐行为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追求。陶渊明的归隐影响了此后千千万万的人,或思想或行为。苏轼在作品中多次提到陶渊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中,他写道:“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彼时苏轼遭受贬谪,身处东坡,直言陶渊明是他的前生。他一定是想起几百年前这位因官场黑暗而归隐的诗人而心生感慨,对官场不满,并渴望追寻自我,不再困于尘网。

陶渊明其人与其作品,是中华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我认为,他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与敬佩,他的归隐行为会被如此多人理解甚至效仿,正是他为坚守本心而出世,却不为追求自由而避世。

(作者系湘潭市一中201906班学生 指导老师:章新华)

--> 2021-02-04 余有仪 1 1 湘潭日报 c45755.html 1 出世而不避世——我看陶渊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