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15时,湖南省援冀流行病学调查队23名队员,告别奋战18天的河北石家庄返湘,湘潭市疾控中心的周维焱就在这支凯旋的“疾控湘军”中。
“回家了!”短短18天,却让他有了一生难忘的经历,突然从紧张的防疫工作状态切换回休养模式,周维焱一时还难以适应,在石家庄的经历像电影般在脑海中闪回。
难忘的生日
1月19日晚,忙碌了一天的周维焱回到休息点,看到妻子和父母发来的微信留言,这才想起当天是他28岁的生日。原本,他和妻子约好,让父母带着儿子到湘潭庆生,正好一家人都在湘潭过年,以弥补去年没有团聚的遗憾。但是这个生日,又注定成为遗憾了……
时间回到1月10日,湖南省23名疾控队员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队驰援石家庄,支援当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防控工作。湘潭市疾控中心的周维焱是其中一员,也是湘潭市唯一代表。
为参加这次“战斗”,周维焱早已做好了知识储备。“90后”的他参加过疫点消毒和疫情信息报送等工作,有较为扎实的个人防护和相关消毒实践经验。他还主动学习了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对各项防控措施烂熟于心。2020年6月,周维焱还参加了全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集中理论学习两个月,并参与了省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
为参加这次“战斗”,周维焱也做足了心理准备。他和爱人都是公共卫生医师,父母得知他要出征河北,将两岁多的孙子接到老家。“我与家人短暂的分离,是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好地团聚。这个生日意义重大,毕生难忘。”望着异乡的明月,周维焱虽思乡心切,但深感责任重大。
可敬的乡亲
来到石家庄,干燥气候和北方饮食,对周维焱都是一种挑战。可刚到宾馆,房间里的加湿器和保湿护肤品就让他倍感温暖,当地供餐机构多次调整菜谱,尽可能满足“湖南胃”。此外,当地湖南商会也多次托工作人员寄送剁辣椒等湘菜原材料。相关部门选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流调队的后勤保障,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这些贴己的关照,让周维焱和同事们深切感受到河北人民的温暖和热情。
怎样在应急状态下保障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如多部门联合调查、流调溯源、密接排查,如何组织全员核酸采样与检测、规范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置与管理、把社区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等,投入紧张的工作后,周维焱感觉这又是一次业务和技术上的淬炼。
周维焱所在流调组负责4例病例的流调工作。其中一位调查对象已经住院治疗十余天了,当他接到周维焱的电话时说,已经接到疾控中心不下十次电话了,虽然拖着病体但他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听出周维焱的口音不是本地人,“你肯定是外省来支援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一位大姐是密切接触者,丈夫入院治疗,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接受隔离。当接到周维焱的电话时,小儿子正大哭不止。大姐一边哄孩子一边回答问题,“您可以晚一点给我回电话,不着急。”周维焱自责打扰了她的正常生活。没想到没过多久,大姐主动打来电话,“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回答?一定全力配合。”
“质朴的河北人民给我很多感动,他们是好样的!”返程的路上,周维焱回忆着18天的点点滴滴,他说:“向石家庄致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