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07日

自主脱贫的“牛人”谭健强

本报记者 白杨

在2020年度湘潭市产业扶贫“十大脱贫之星”中,家住湘乡市翻江镇翻江村的谭健强,不仅自己依靠适度规模养牛增收脱贫,还组织成立合作社,示范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如今,“牛人”谭健强在当地家喻户晓。

“2013年,他家的人均收入才1700元左右,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翻江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谭健强的父母、妻子或病或残需要长期治疗,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然而,他不等、不靠、不要,总是埋头苦干。承包别人责任田种水稻,开垦荒地种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还兼顾饲养鸡、鸭。虽然收入不高,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已尽力了。自从2015年政府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活动以来,他抓住机遇,并通过自身努力,终于让家庭经济情况逐年有了较大改善,步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行列。

产业“造血”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法宝。2016年,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谭健强家缺劳力、缺成本的实际情况,鼓励、引导并支持他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养牛增收。于是,他利用扶贫专项无息贷款和扶助资金,修建牛棚、购买12头牛犊,办起了养牛场,正式走上了产业增收脱贫之路。

养牛不光要能吃苦,还要懂技术。谭健强坚持向书本学、向兽医学、向同行学,日积月累,渐渐入了门。只要他遇到什么困难,驻村帮扶工作队事无巨细都及时上门帮忙解决。当年,他家的种养殖业纯收入超过2.3万元,人均近3400元,顺利脱了贫。

摘掉“穷帽”之后,谭健强养牛的信心和决心更足。2017年,他又买回3头成年母牛和4头小牛,并组织成立才良养牛专业合作社,首批吸纳了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此外,他还种了15亩田,打理10多亩油茶林,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到年底,家庭人均纯收入达4260元。

随着养牛技术的增强,以及经济承受力逐步提高,谭健强适时扩大养殖规模,近几年来肉牛常年存栏量20多头,每年出栏10多头,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2018年他家人均纯收入5690元;2019年突破万元,达到了1.38万元;2020年家庭人均收入有15000元左右,远远超过稳定脱贫标准。

在此期间,针对翻江村地理位置偏僻,谭健强又不懂网络营销技术等实际情况,部分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甘当他的义务推销员,竭尽所能寻找牛肉及其他农产品销路,切实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脱贫不忘乡亲,用心反哺社会,是谭健强的一种美德。近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翻江村的养牛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非但没有把乡亲们视为竞争对手,反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大家,帮他们选育种牛、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成了当地出名的“牛人”,并赢得了“谭老师”美誉。目前,仅合作社社员家里的肉牛常年存栏量就有60多头。

截至2019年底,谭健强累计带动5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从而获评当年翻江镇的“脱贫之星”。2020年,他继续采取直接帮扶模式,带领周边52户贫困户从事科学种养,主攻养牛产业,进而成了湘潭市十佳“脱贫之星”。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2021-02-07 本报记者 白杨 1 1 湘潭日报 c45847.html 1 自主脱贫的“牛人”谭健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