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07日

马坪能人孙湘辉

湘乡记者站 何兴安 通讯员 肖晔

今年47岁的孙湘辉,说话干练,走路带风,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过去6年,他养牛、养鸡、种水稻、种白莲,挥洒汗水在脱贫致富路上向前奔跑。

2020年,孙湘辉成立的湘阳家庭农场实现纯收入18万元,创造了他家年收入新纪录。从贫困户到成功的农场主,乡亲们都夸赞他是个“能人”。孙湘辉却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再能干也翻不了身。”

双喜临门喜上眉梢

2月4日,孙湘辉又宰杀了一头黄牛。从2020年年底到现在,他已宰杀了11头牛,每头牛能卖1.2万元至1.7万元不等。“脑子活、干劲足,是精准扶贫‘扶’出来的能人。”湘乡市金薮乡马坪村党总支书记文恋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孙湘辉,“不光他富了,还带动了村上其他贫困户增收,去年他的农场发工资发了13万元。”

孙湘辉家的前坪靠村道很近,开车路过的陌生人看到新鲜的牛肉,都要“踩一脚”买几斤。孙湘辉笑意盈盈地割肉剔骨、过秤收钱,“年前再杀4头,还存栏6头”。孙湘辉说,除了养牛外,他家还种植了200多亩水稻和130亩白莲,尽管去年歉收,但也带来了7万多元的纯收入,出栏了1000多只鸡,赚了2万多元,总收入超过18万元。

走进他家堂屋,墙壁上贴满了大红喜字。收入大涨,大儿子10天前喜结连理,双喜临门让孙湘辉高兴得合不拢嘴。

但回忆起以前的日子,孙湘辉脸上的笑容逐渐收紧。据了解,孙湘辉的两个儿子都患有脆骨症,一不小心就会摔成骨折。住一次医院,动辄万把块钱,渐渐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两个孩子离不开人,夫妻俩不能外出打工,种几亩田,收成只够糊口。孙湘辉想在家门口做点事,一没启动资金,二没有底气。眼看着家里支撑不下去了,他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他家。

精准扶贫扶出榜样

2014年,孙湘辉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马坪村有个养牛大户,所以扶贫干部建议孙湘辉养牛,正好可以传帮带。苦于发展无门的孙湘辉,二话不说答应了。

2015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孙湘辉建牛舍、买牛崽,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当年就赚了2万多块钱。第二年,他扩大了养牛规模,又借钱流转了几十亩水田种植双季稻。“种子、化肥、农药都由政府提供,还有农技人员上门指导,这样的好政策不富都难。”孙湘辉笑着说。

尝到甜头的孙湘辉,信心足了,步伐快了,牛越养越多,田也越种越多。2017年,他又把自家的林地圈起来,养起了土鸡。2018年,他成立了湘阳家庭农场,吸纳周边贫困户打工挣钱。2019年,金薮乡和马坪村的干部又多方奔走,给孙湘辉申请了10万元无息贷款。他拿这笔钱流转了130亩水田,种植了市场前景好的白莲。为指导他种植白莲,金薮乡派驻了一名科技特派员到农场。

产业扶贫敲开了致富之门,医疗扶贫解除了后顾之忧。“以前两个孩子的治疗费自己掏一大半,现在只要出个零头。”孙湘辉告诉我们,去年小儿子两次摔伤,治疗费用家里只承担了10%。“我现在浑身都是劲,争取今年纯收入突破20万元。”孙湘辉说。

“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金薮乡党委书记李江说,孙湘辉就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散发的正能量,能激励更多的建档立卡对象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

--> 2021-02-07 湘乡记者站 何兴安 通讯员 肖晔 1 1 湘潭日报 c45850.html 1 马坪能人孙湘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