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车”是一种用于矿工上下井的运输装备。因人坐上后双手抱住吊椅杆,跨上吊椅座,双脚置于脚踏杆上,坐姿像猴子而得名。
在伟人故里韶山,近年“蹦”出了一只名震世界的“猴子”,全球每天有100万以上的矿工乘坐它,相当于地面上有600多列火车在运行。凭借盖世“武功”,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了“中国猴王”的美誉。
初来乍到
我国“猴车”的生产使用,由来已久。据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架空索道的国家,第一条用于煤矿的钢丝绳索道始建于1910年,在北京房山煤矿成功运行和使用,开辟了我国第一台煤矿用架空乘人装置的先河。
1966年,山东淄博煤矿装设了我国第一条煤矿索道,受到矿工的热烈欢迎。该索道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第一条简易、实用的煤矿乘人装置。随后,包括湖南在内的多地煤矿都装设了这种井下人员运送装置。
与常用的斜井人车运输相比,“猴车”具有安全实用、运送能力大、动力消耗小、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它被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煤矿。
“猴车”的第一个发展黄金期是在2000年。那时国内煤炭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猴车”作为煤矿井下重要运输装备,自然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湘潭,一个叫肖公平的年轻人敏锐嗅到了这股商机,他果断将下海挣来的所有积蓄,投入到煤矿架空乘人装置的研发生产上。
“我的父辈是矿工,过去他们都是弯腰从矿井里爬进爬出挖煤,上下井的装备不仅十分落后,而且安全性能极低。”肖公平告诉我们,20世纪初,“猴车”的主要使用单位为国内大型矿务局及其周边生产规模较大的地方煤矿,全国煤矿“猴车”的普及率仅为20%,地方煤矿普及率不足10%。“当时许多煤矿用户没见过‘猴车’,大家觉得新鲜,感觉更安全,于是把安装使用‘猴车’作为矿工的一项福利。”他说。
万事开头难。没有产品技术和图纸怎么办?有着多年国企从业经验的肖公平,带着技术员下井勘察巷道,对国产传统产品进行研究。
2004年,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猴车”生产企业,肖公平创办的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国内首条“猴车”生产线,同年生产出第一代“猴车”——“机械猴车”。相比斜井人车运输,第一代“猴车”在设备可靠性和安全保护方面做了较大改良,首批产品在江西安源煤矿投入使用后,深受用户欢迎,当年企业就接到1000多万元订单。
与“洋猴”PK
如果说“机械猴车”的惊喜亮相,打响了煤矿架空乘人装置市场国产替代进口的“第一枪”,那么第二代“猴车”——“液压猴车”的诞生,则宣告“中国猴车”叫板“洋猴车”。
时间回到10多年前。
2006年—2010年是“猴车”的第二个发展时期,也是“猴车”产品市场的全面推广期。这一时期,“猴车”主要使用单位由原来的大型矿务局逐渐延伸到了地方煤矿。在此期间,很多地方政府和大型矿业集团把使用“猴车”作为建设标准化矿井或现代化矿井的必要条件,逐步淘汰斜井人车并改用“猴车”,全国各大煤矿掀起了一波安装“猴车”的热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全国“猴车”市场总量达到5亿元,“猴车”总台数增至3000台,全国矿山井下每天约有30万矿工乘坐“猴车”上下矿井。
然而,热闹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个冷冰冰的现实。
“‘猴车’虽然其貌不扬,国内煤矿行业的高端产品却长期是‘洋猴车’唱主角。有次我去山东某大型煤矿推介产品,那边的煤矿负责人对我说‘猴车’还是国外的好。” 肖公平说。
斗志自此被激起!
2006年,发誓要与“洋猴车”比高低的肖公平,投入500多万元研发经费,联合中南大学启动第二代“猴车”——“液压猴车”的研发工作。两年后,他们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液压猴车”,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自2008年起,国内再没有进口“洋猴车”产品。
赶走“洋猴车”的“液压猴车”,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恒欣公司总工程师欧阳洋介绍,过去国产“猴车”仅由电动机、减速机、钢丝绳组装而成,设备简陋、调速性差、安全保护能力低,极易造成失控。如果采用高电压调速,“猴车”又容易产生火花,在安全要求极高的煤矿环境中,势必会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行业“痛点”,肖公平带领团队在国内首创液压驱动“猴车”,通过压力高低来实现无级调速,软停软启动,从而提升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液压猴车’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很高的产品,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停车后,驱动装置完全自锁,即在外力作用下,驱动轮完全被锁住不能转动,有效避免‘猴车’系统停车后打滑或飞车现象发生。”欧阳洋解释说,“液压猴车”的动力源由于采用全液压驱动,运输系统无论是高速或低速都能实现等加速启动、等减速停车以及电动机的无负荷启动。而且,驱动部件与泵站分开布置,液压驱动所具备的高功率密度特点,使设备的动力部件体积小、重量轻、占有空间小,非常适应煤矿井下的小断面巷道及起重运输不便的场合布置、安装和维修。
如今,湘潭恒欣生产的“液压猴车”已经全面替代进口产品,成为“中国创造”的代名词。来自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至2019年,恒欣公司生产的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连续多年稳坐国内国际市场“头把交椅”。
再攀高峰
产品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此话很“走心”。2011年之后,我国的“猴车”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猴车”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无论是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安全性能,都得到有效提升,顺利从“机械猴车”跨越到“液压猴车”时代。
为研制性能更卓越的“猴车”,从2010年开始,肖公平团队再次和自己较了起劲。同年,他们发起了向第三代“猴车”—— “轨道猴车”进军的冲锋号。
下矿井调研、试制、失败,再设计、再实验……2015年,全球行业内第三代“猴车”——“轨道猴车”在韶山高新区诞生。和第一代、第二代“猴车”相比,第三代“猴车”适用于大坡度及多个同向弯或“S”型弯的巷道条件,无托绳轮和压绳轮,使得矿工乘坐起来更安全高效,产品被列入我省百项新产品。
得益于不断创新,2020年尽管有疫情和煤炭行情走低的“双重夹击”,恒欣公司仍逆势上扬,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雄踞国内外“猴车”市场榜首,当之无愧称“猴王”。
2021年1月28日,虽然已近农历新年,但位于韶山高新区的恒欣公司内,还是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车间内,几十台数控机床高速运转,200余名工人和智能焊接机器人在紧张作业。100多米之隔的厂房门外,20多名工人正抓紧时间搭建新产品试验线。
“我们公司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欧阳洋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