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22日

法治护航 科技赋能

平安韶山成色浓

本报记者 刘建强 见习记者 童鸣远 通讯员 梁春燕 李杰

近日,韶山市清溪镇火车站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自2017年韶山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以来,该市坚持法治思维,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获评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成功创建省级信访“三无”县市,顺利通过省级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一项项荣誉的取得,让平安韶山的成色更浓。

科技赋能

治安联防保障群众十足“安全感”

2020年8月30日上午9时许,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一户村民外出务工,周某见其家里没人,从后门钻进去盗窃香烟和现金,然后骑摩托车便逃之夭夭。让周某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举一动全都被该户村民家安装的“平安乡村监控”摄像头记录了下来。第二天经该户村民报警,民警迅速赶到村民家中,并通过平安乡村监控探头拍摄到的画面,仅用了不到24小时,就将盗窃财物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抓获。

近年来,韶山市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乡镇党建、民政、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多网合一”,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将物业报修、社区议事等线上办理;以市场化手段加强视频监控点位建设,新增“看家护院”视频监控点位3000余个,全部接入“雪亮工程”监控平台,形成覆盖全域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持续加强核心景区反恐处突和全市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深入开展“命案攻坚”“云剑追逃”“电诈断卡”等专项行动,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20年全市刑事、治安案件总数同比下降8.2%,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八类恶性案件零发案。

法治护航

共治共享保障群众满满“获得感”

韶山乡韶润村有失地农民管理难、房屋征拆诉求多等问题。韶山乡探索“1+N”工作方法,以村级党组织为依托,组建乡贤理事会、评理小组、帮帮团等组织并充分发挥律师团队、驻村辅警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成功化解庞家新屋安置区、彭家组征地等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

杨林乡组建“公安+综治+红袖章”义务治安巡逻队,发动党员、治安志愿者等主动参与乡村治安巡防工作。2020年10月,云源村村民肖德明、肖伟明在巡防过程中发现火情紧急救火为邻居挽回生命财产损失,被授予“韶山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韶山市将平安单位、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大力引导、调动小区保安、映山红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全市专兼职巡逻队伍达到1700多人,平安志愿者达8000多人。打造“社区民警+驻村辅警+村治保主任+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的基层管理模式,乡村警务警情、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2020年全市农村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2%、23%。

党建引领

民本导向保障群众稳稳“幸福感”

“行不行?议一议,多听听村民的想法,办起事来就顺利多了。”通过集思广益,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实现餐厨垃圾基本不出村。银田村泉塘组组长朱继周提出创建“1410”乡村治理模式。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四会”形式,实行重大事项决策、党风民风监督、村规民约等十项制度,规范民主议事程序,真正赋予村民决策权。

韶山市坚持“党建+社会治理”,依托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健全全市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机制,4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建成率、3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建成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室建成率、“一村一辅警”聘用率、宪法学习宣传入户率实现五个100%。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900场次,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2021-02-22 本报记者 刘建强 见习记者 童鸣远 通讯员 梁春燕 李杰 法治护航 科技赋能 1 1 湘潭日报 c46324.html 1 平安韶山成色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