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天
日前,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测评成绩出炉,我市执行合同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执行合同”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评价经济体司法质量效率的一项一级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的是司法程序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消耗与经济成本,以及对司法程序的质量评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湘潭两级法院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全面提升司法服务质量,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就是服务大局”的思想,执法办案既做到公正、高效,又给予企业更多“包容”,用更有“温度”的执法获得了众多企业、商家的认可。
据了解,湘潭两级法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出台了《湘潭市“网格化+人民法院”实施办法》,全市挂牌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88个,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通过优化立案申请,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在立案环节实现100%的涉企纠纷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最多跑一次”即完成登记立案。同时,大力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开庭、网上查控、电子送达等职能服务,实现立案服务一网通办。去年,全市法院共开展网上立案9292件,提供网上交费服务15710次、网上引导3393次、网上查询1830次。
立案速度加快了,审判执行也要同步跟上。全市法院加强立、审、执衔接,通过强化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办案节点和流程等举措,涉企民事案件审判周期从2016年的平均83.6天逐步缩短至目前的平均60.6天,涉企执行案件的办案周期从2016年的106.2天逐步缩短至目前的54.1天。
此外,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更有“温度”的执法,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等6个工作指引文件,与26家单位集中签署了《关于推动和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备忘录》。
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