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杨
初春的清晨乍暖还寒,江中船上的气温比岸上又低很多。2月23日天刚蒙蒙亮,值守在河西十八总码头渔政趸船上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大队负责人李琪,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来到甲板上查看四周水面上的动静,任凭江风裹着丝丝寒气来袭。因为,他已经受了28年的江面大风、洪流考验,这点微风根本不算什么。
“春节以来天气晴好,江边垂钓的人比较多,我们每天都加大了巡查力度,防止非法捕捞现象出现。” 李琪说,湘江湘潭段全长46公里,上接株洲市,下连长沙市,从2013年起湘江干流实施每年4-6月禁渔,去年以来又实施永久性禁捕退捕,他们的责任越来越重,唯有严防死守,才能不辱使命。
52岁的李琪,在湘江河边生活长大,且是“渔政二代”,因此对湘江鱼类资源保护情有独钟。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在湘江渔政执法一线摸爬滚打,就连辖内两岸的一草一木都谙熟于心。
值守江面28年,担任船上负责人已近20年,李琪平均每年查办的非法捕捞案件10起以上。其中,当事人托关系、找熟人说情的超过一半,但他总是对当事人和说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格依法办事。至于在收缴非法渔具、劝阻非法捕捞行为过程中受当事人威胁、甚至暴力抗法的事例,数不胜数。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依法依规泰然处之。
去年正月初一深夜,李琪和3名队员在船上值班,突然接到群众举报,与株洲市搭界的江面上有人在非法电捕鱼,他们立即驾船赶到现场。果然,有4人驾驶两艘铁船趁着黑夜在偷捕。对方发现“渔政执法”船后仓皇驾船逃窜,没来得及收拾的导线与船体擦出串串火花。为安全起见,李琪与队员反复劝导对方停船接受处理,没有采取强制措施。但对方一意孤行,拒不配合。于是,李琪只得报警,请求增援,妥善处理。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李琪总是竭尽所能帮助辖内200多户职业渔民,认真落实各项惠渔政策,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2010年某夜,雨湖区窑湾岸边一条渔船没有拴牢,被洪水冲走了,船主火急火燎地找李琪帮忙。这样的事他完全可以不管,让对方报警。但是,他没有拒绝,马上向下游渔民、渔政执法人员求助。几天后,终于在长沙市某地水域找回了这条船。
前些年的4-6月禁渔期,以及目前实施永久性禁捕退捕后,李琪一方面向渔民反复宣传政府法令,同时还积极协助他们拓展就业创业门路。其中,雨湖区的一位中年渔民林某家庭比较困难,多年来就是李琪的帮助对象。如今林某买了皮卡车做水产品生意,收入节节攀升,对李琪感激不已。“其实,帮助渔民岸上就业创业,就是间接地保护湘江鱼类资源。” 李琪说。
渔政执法离不开驾船,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李琪就挤时间学习常用船舶的驾驶技术,苦练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应急处置技能,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多年来,市政府给渔政大队配置的那艘50吨位大船,只有他一人能够驾驶;虽然近两年他培养了3名新人,拿到了相应驾照,但实际操作经验还显不足,难以独立掌控。凡有重大活动需要使用大船时,还得他出马。
这些年来,李琪负责的江面渔政执法团队从四五名队员逐渐扩充到了10余人,他们每天以渔政趸船为家,在护鱼的同时,积极参与应急抢险,为保护他人和集体财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7月27日下午江面突发强台风,2017年6月29日凌晨洪水滔滔,李琪不顾个人安危,分别抢救了脱缆的50吨位渔政大船和一艘大货船,不仅避免了船只倾覆的重大经济损失,还有效化解了船只对湘江一大桥的冲撞威胁。类似的其他抢险救船、义务打捞等先进事迹不胜枚举,受助人时常津津乐道,但李琪从不放在心里。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李琪28年如一日,坚守渔政执法第一线,严格落实全年无休24小时不间断的水上执法巡查制度,严厉查处非法捕捞行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获评全国渔政执法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湘潭市抗洪抢险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并被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