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2月28日

一双与众不同的手

本报记者 杨阳

“日子越过越有味!”谢建国笑得灿烂。这好日子,是他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谢建国的双手与众不同,每只手只有三根手指头,是天生的肢体二级残疾。但他不向命运低头,用残缺的双手努力奋斗,成就了自我,温暖了他人。

画画谋生

谢建国出生在韶山市清溪镇长湖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在泥巴里打滚的他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走上学画之路。

因为双手残疾,谢建国干活、写字都不利索,为此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让他倍感压力的是,父母担忧的眼神,以及同学异样的目光。

倔强的谢建国希望能证明自己。

初中毕业后,残联部门告知,残疾人可以免费到长沙一所学校学油画。“学得好可以安排工作。”听到这句话时,谢建国心里乐了。“有份工作,不仅体面,还可以为父母分忧。”

满怀欢喜和期待,谢建国走进了学校大门。而迎接他的却是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学校有两三百人,经过考核筛选淘汰,最后只能留下三四十人。

压力前所未有。由于手指有缺陷,加上身材矮小瘦弱,一开始,谢建国并不被老师看好。

看着一张张白纸在老师笔下变幻风景和色彩,谢建国暗下决心,自己也要拥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勾勒线条,他不厌其烦,苦练基本功;调配色彩,他察“颜”观“色”,提升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建国的绘画技能迅速提升,在学校也算小有名气。

那时,谢建国也梦想以画画为生。此后,他辗转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帮工厂画油画。回忆起那段日子,谢建国说,“很自由,工资也比一般的打工人高。但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经过现实的锤炼,他开始审视自己:虽然凭借一定的天赋和努力,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收获,但距离艺术的大门还相差太远。面临成家立业的谢建国决定回到家乡,脚踏实地大干一场。

创业致富

都说三十而立。

这一年,谢建国回到韶山,与同样肢体残疾的妻子陈丽结婚,开启了创业之路。

“好不容易走出农门,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为啥要吃这个苦啰?”“干农活,何时能熬出头?”谢建国的选择让家人朋友非常不解。

但谢建国的心里很笃定:既然自己当初能拿起那支陌生的画笔,如今也能扛起这把熟悉的锄头。

他先后喂过鸡鸭、养过蚕,都以失败而告终。“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就怕连累了家人。”那段时间,谢建国的内心经受着巨大的煎熬。

跌倒了,爬起来。经过多方考察、思考,谢建国决定种植果树,“选好品种,后续只要管护得当,风险较小。”

葡萄适合大众口味,而且湘潭本地有成熟的技术,谢建国把主要精力放在种植葡萄上。没有任何经验的他,经常跑附近的农场,现场学、现场看、现场问,买书籍,在网上查资料,在田地里摸索,钻研种植技术。

2015年,在市残联、民进湘潭市委以及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谢建国用东拼西凑的10万元,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创办了“依依农场”。

为了对接市场,谢建国冷静地分析了自身的优劣,“自身劳动力、资源缺乏,跑市场、冲销量难度很大。”他决定发挥农产品天然、绿色、环保的品质优势,走采摘销售的路子,让周边村民和城里人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农场坚持种植安全放心农产品,所有农作物使用酵素堆肥、土肥,不用除草剂、催熟剂,少用或不用农药。这样种植出来的果蔬味道纯正、口感好,深受游客喜欢。农场也从最初的二三亩扩大到现在的30多亩,去年,产生纯利润7万多元。

“依依是我女儿的名字。这些年,我陪农场的时间比陪女儿更多。”谢建国的眼里满是愧疚。

扶残助学

农场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谢建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要和身边的残疾朋友手拉手,一起过上好日子。

“我有今天的成绩,也是很多爱心人士帮出来的。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谢建国说。

每年瓜果飘香的季节,农场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采摘。一些城里来的游客时不时地会询问,有没有当地土特产。细心的谢建国灵机一动,“何不把周边的困难群众联合起来,这样既帮他们销售了农产品,增加了收入,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谢建国一一走访村里的残障人员,了解各家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并建立了目录清单,根据游客需求进行推荐。能存放的,便摆放到农场里,供游客选择。

自2018年开始,谢建国通过代销农产品,带领村里40多户特别贫困的残障人士自主创业。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学到的技术,帮助残疾朋友拓展增收渠道。

湘潭县云湖桥镇七里铺村的曾卫国和妻子都是肢体残疾,夫妻俩经营了一个小卖铺,还要供小孩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曾卫国一直想干点事业,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看到谢师傅自强不息,把农场经营得这么好,我也想努努力,学一学。”2018年,曾卫国拜师学艺,种植了4亩葡萄。从选种、预防病虫害、剪枝、施肥,谢建国手把手地教。去年,葡萄丰收,曾卫国一家增收一万多元。“非常感谢,两年来谢师傅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今后,我有信心把葡萄园打理得更好。”曾卫国说。

谢建国是种植户的“师傅”,也是村里留守儿童的“老师”。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到放假,爷爷奶奶疏于照顾。空闲时,谢建国就邀请孩子们来到农场,教他们绘画。同时,他还自购和筹集了一些书籍供孩子们阅读学习。对于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谢建国积极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谢建国在农场建立了扶贫助残助学爱心基地,将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为残障人士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

湘潭故事

--> 2021-02-28 本报记者 杨阳 1 1 湘潭日报 c46550.html 1 一双与众不同的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