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舞龙,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成员,继而带动全社会,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2月14日,大年初三,一支女子舞龙队亮相湘潭经开区红旗社区,以舞竞技龙的方式为居民送上新春祝福。舞龙队的教练周鑫是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2004届威风舞龙队队员,多年来他义务授课,相继帮湘潭经开区各社区组建舞龙队,舞龙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春节期间最期待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除周鑫外,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刘星武、殷俊等还将舞龙带到了所在部队。
自2004年起,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在体育老师刘超和王磊的引领下,组建了威风舞龙队,采购了两条竞技龙,周鑫、刘星武就是首批队员。以前每逢元宵节,学校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到湘潭县各企事业单位舞龙拜年。如今,不少已毕业的老队员也会回校给学弟、学妹传授舞龙技艺。
其实,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善舞竞技龙,更是湘潭首家“火龙舞传习基地”。2019年,王磊在一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中,结识了湘潭火龙舞第七代传承人尹国军。两位热爱舞龙的人都想传承传统文化,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挂牌为全市首家“火龙舞传习基地”。
之后,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两条“火龙”,每周三晚上请尹国军前来授课。“火龙舞有很多故事,或者说套路,一个个‘火龙’故事,对研究湘潭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尹国军说。经过半年的学习,王磊也开始辅助尹国军,教学生火龙舞知识和技能。毕业生赵云龙还被母校聘为火龙舞指导老师。
如今,每逢学校新生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节、元旦晚会等,火龙舞都会作为重要节目登场。“一批又一批的新学员,为火龙舞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团委书记张文香介绍,他们每年开学季都会招募新队员,目前在校火龙舞队员有50多名。
张文香认为,让火龙舞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湘潭传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特色,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技艺,领悟内涵和精髓,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除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外,湘乡市壶天镇立怀幼儿园从1997年起,开始普及壶天火龙灯理论知识课,并教大班小朋友编排节目,在“六一”儿童节、元旦和春节期间表演,有力地促进了壶天火龙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此外,湘钢二中有多名学生因在火龙舞学习中表现优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