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竹埠村的元宵之夜更加热闹,除了本地“火龙”之外,当天另有一条“火龙”特意从株洲赶来共舞。由于竹埠村的火龙舞传承连续性强、套路留存完整,引来不少舞龙爱好者前来学习观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来自株洲市天元区的彭石军、罗露等人是株洲长岭龙灯协会成员,2月26日下午5点多,十余名会员携“火龙”来到竹埠村,同行的还有不少观众。“90后”罗露说:“今天本来有一场魔术表演,为了舞龙,我推掉了。”彭石军已舞龙二三十年,他介绍,他们每年都会在株洲舞火龙,今年活动受疫情影响取消了。早就听闻竹埠村火龙舞得精彩,得知竹埠村今年继续舞龙,于是组团来潭。
火龙舞以走、跑、跳等为基本动作,结合穿插、旋转、翻转等表演形式,舞蹈动作变化多样。此次两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以现场舞龙为主,在表祈福之意、供群众观赏的同时,共同提高舞龙技巧。活动中,两条“火龙”舞出了不同故事,精彩的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声,“两条龙舞起来更有看头,今年真是一饱眼福!”一名群众说。
除株洲长岭龙灯协会的舞龙爱好者之外,湘潭医卫职院的竞技龙爱好者龙婷婷也赶了过来,“我是来观摩学习的,与竞技龙相比,舞火龙要掌握油纸捻子的火候,十分考验技巧。”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我市火龙舞发展鼎盛期,当时荷塘街道辖内有十多条火龙。据走访调查,目前在湘潭(五个县市区)、长沙(宁乡)、株洲(天元区、渌口区)等区域,正月十五前后仍有舞火龙活动,其中,我市竹埠村的火龙舞最有影响力。竹埠村村民每年都坚持舞龙,为火龙舞的传承和发扬播下了火种,近年,湘潭火龙舞正在努力冲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