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1875-1931),字晳子,号虎公、虎禅,湘潭姜畲清泉村石塘人,系清代大儒王闿运之弟子。1902年、1903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宏门速成师范及早稻田大学。年轻时颇有作为,创办《游学译篇》,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后来接受君主立宪思想 。1906年为出洋考察宪政之五大臣起草报告而获大名,清政府授予四品京堂官衔。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称帝。1917年7月通电反对张勋复辟帝制,思想有所转变。1922年,投向孙中山。1928年移居上海。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度工书法,有“旷代逸才”之称。留学日本时,创作《湖南少年歌》,气势不凡,令湖南人引以为荣。此歌先写湖南山川之美,写到洞庭湖时,借题发挥,叹息中国海军衰弱,又认为当时中国缺乏民主,表达了对国家与民族前途的担忧,对列强侵略中国深表愤慨。歌中名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表达了湖南人民爱国情怀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时广为流传。
杨度曾参与歌词创作。1904年,在日本创作《黄河》歌词。词曰: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
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
古来圣贤,生此河干,
独立堤上,心思旷然。
长城外,河套边,
黄沙白草无人烟。
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
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
誓不战胜终不还。
君作铙歌吹,
观我凯旋。
杨度创作此歌,是有感而发的。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沙皇俄国对我国外蒙古加紧了侵略,北疆危急。歌词写黄河流经蒙古地区及长城,说明中国北疆与内地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容侵犯。接着写对“古来圣贤”的渴慕。对“长驱西北”“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的古代守边将士的钦羡,表达出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反侵略的英雄气概。歌词中提到铙歌,是古代军队凯旋时所奏的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此歌为沈心工作曲,曲调沉雄慷慨,洋溢着浓浓的豪情。
音乐家黄自评曰:“我最爱《黄河》一首,这个调子非常的沉雄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唱歌有此气魄,实不多见。”
杨度之《黄河》,还早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30多年。而且杨度这首歌在1992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确实是一首湘潭人写的优秀歌曲,亦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结晶。
时至今日,杨度《黄河》之歌,仍不失其存在价值。2020年11月6日,九省数百名学者官员,赴济南参加《黄河论坛》,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黄河是中国一条自然大河,也是文化长河。这里诞生了炎黄传说,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障与生态廊道,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称之为“资源流域”。传承黄河文化,打造更具魅力的黄河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杨度的《黄河》一歌,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黄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