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城发晴溪庄园的工地上,我们见到了湘西老木匠向中富。这个家住芙蓉镇的精瘦汉子说起话来透着满满的自信:“我今年57岁了,做了40年的木工。不夸张地说,芙蓉镇的吊脚楼有一半是我做的!”
去年7月份,他带着上十号人马负责项目的木结构。“这个项目的木结构和大多数项目有点不一样”,老向指着木头的一端说,“卯榫工艺在其中普遍应用,大大增加了工作的精细程度,当然也明显提升了建筑架构的稳定性。”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拿起画笔和折尺,抿着嘴现场“秀”了一把手艺,得意地说:“看,采用这种传统方式,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根本做不到的!”同在工地上的来自浏阳蕉溪镇的另一位木工喻强证实,因为使用传统的卯榫工艺,项目建筑古典风格非常足,但与一般的同类项目相比较,工艺要复杂得多,难度自然也大了不少。
和向中富的情况类似,来自株洲市渌口区的泥工朱新河早在前年11月份就带人来到了晴溪项目工地。他参与了湘潭晴溪土建工程的全进程。因为工期紧,今年“五一”假期他都在工地上砌墙,粉刷。“晴溪的建筑造型复杂,质量要求又高,难度确实有点大”,他指着正在修建的水系旁的演艺亭说,“几乎每一项指标都要求做到最佳,工人们不敢有一点儿疏忽。”气温渐渐升高了,老朱准备过一阵子就把工友们的作息时间调整一下,趁阴凉的时段多做一点,避开暑热难耐的中午。
在晴溪工地上,“五一”过得最“轻松”的要数负责园林造景的袁承双了。在许多人眼里,他只要拨弄些花花草草就可以了。“我肩上可是晴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园林造景任务呢”,袁承双有些不服气地说,“庄园中一树一石都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他看来,晴溪庄园将来不仅仅是一个吃饭聚会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优雅地享受自然古风的环境。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每天苦思冥想,不断修改调整方案,力求每一块石、一棵树、一丛草都恰到好处地与庄园的建筑相结合。“已经做了三分之二了,后期还在不断优化”,袁承双颇有信心地说,“只要想象力足够,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湘潭餐饮园林无法复制的顶级品牌!”
“我们的建设者是可爱的”,看得出,湘潭城发晴溪庄园项目负责人易虎对员工们感情很深,“项目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了,大家仍一刻都不肯放松。”为保证6月底庄园能够顺利试营业,他和工地现场负责人钟志每天都在现场坐镇指挥,丝毫不敢大意。“这个项目定位较高,是建筑、园林和餐饮、文化相融合的一个产物,难度确实不小”,望着眼前一板一眼、分工协作的施工人员,易虎底气不减,“但我们还是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一张与万楼隔江相望的湘潭‘一江两岸’城市新名片!不信?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