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将情感凝练成一个个方块字,组合成一行行浪漫的诗句,是最美的一种表达。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就常以“母亲”作为抒情意象,其中饱含着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弘扬着真善美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在古诗词里的“母亲”
说到“母亲”,不能不提孟母三迁的故事。汉代刘向著有文章《孟母三迁》,其中写道:“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国学经典《三字经》也有这样的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了给予孟子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孟母不惜多次搬家,从墓地旁到市集旁,最终来到学堂旁。孟母以大智慧、大格局严格教导孟子,引导孟子终成一代儒学名家。这一典故,展现了一个不辞辛劳悉心教育子女的母亲形象,令人感动。
因为孟子的非凡成就,孟母是伟大的。其实,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母亲都是平凡普通的,在中国历代古诗词里,描绘了不同形象的平凡母亲,或和蔼可亲,或贤良淑德,每一个都让人肃然起敬。
《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唐代孟郊笔下,母亲对儿女之爱是无微不至的。母亲手中的针线来回翻飞,织成了游子身上的一件件衣衫。这位母亲赶在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接近素描的平实语言中,却流露着最真挚的情感。
宋代王安石在《十五》中写道:“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月圆之夜听到杜鹃啼叫声,这位母亲就会格外思念、牵挂儿子,道出了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在清代蒋士铨的《岁末到家》中,母亲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母子久别重逢,她为儿子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家书里的字迹墨痕仿佛是新的,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地询问旅途的艰难,这不就是天下所有母亲的缩影吗?
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儿女对母亲一片孝心的经典。唐代李商隐有一首《送母回乡》,讲述的是李商隐送母亲回乡求医的故事,其中的那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意为,如果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都无法回报,人生在世还能追求其他东西吗?表达了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之事的情感。
还有《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白居易的《慈乌夜啼》“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徐熙的《劝孝歌》“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都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母爱这种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
在诗歌和诵读中感恩母亲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母亲,也许,你觉得太过肉麻和不切实际,不曾对母亲说“爱你”;也许,你忙于奔波于琐事间,那些要和母亲聊的话欲言又止,那就尝试着付诸笔端吧。
5月8日,当落日的余晖淡去,缀满星星的夜幕降临,湘潭高新区双马街道吉安路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变得格外温馨,一场母亲节沙龙活动在这里举行,湘潭本土文学爱好者以写诗和朗诵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如果我再出生一次/母亲/你还会认出我吗?当我在人群中遇见你/站在你的面前/仰望你憔悴的容颜/母亲/你还会认出我吗……”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投文的《轮回的母亲》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与依恋。
“尽管,她的手掌间/刻满了沧桑的印痕/握着爬满枯藤的双手/如捧着生命的经文/不敢轻易翻阅,仿佛初生的我/仍被呵护在它的掌心/ 那残忍的雕刻师/不是岁月而是自己……”湖南省作协会员凌小妃说,自己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膝关节和手关节几乎都变样了。母亲那佝偻的脊背、那疲惫的神情、那龟裂的双手,她都觉得是因自己而起,于是写下了这首《母亲的手》,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您怀里的馨香安抚我入眠/您毛衫沉淀的阳光升腾爱的温煦/您发梢的味道回放着柔情/手上的雪花膏滋润我童年的遐想/您双手做出世上味道最好的饭……”在杨蕾的《味道》一诗中,让人看到了母亲的爱及其植入我们生命中的情感。自我们出生起,就伴着母亲的味道入眠,想起母亲时,会想起她身上那熟悉温情的味道,那是安全感、是温暖、是家,是一辈子都浓烈的记忆。
“今天,在想你的日子/思念捆绑成最虔诚的礼物/把聚宝盆摇钱树金山银山……汇积成缕缕青烟/飘向天堂的你……”欧阳湘平的母亲50岁那年就因急病去世,没来得及与子女见最后一面。在母亲离世20年之际,欧阳湘平只能用诗歌向天堂的母亲遥寄深深的思念。
突然想起老舍的一番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