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在湘潭的历史上有许多的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他们和母亲之间的故事令人动容。
一代伟人的《祭母文》
毛泽东自幼孝敬母亲,还将自己的母亲评价为“损己而利人”的人。
1919年,文七妹患上淋巴腺炎,毛泽东将母亲接到长沙治病,再忙他也抽时间陪护母亲。可惜好景不长,将母亲送回韶山不到两个月,1919年10月4日,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驱张运动”的毛泽东,收到了韶山家里传来的母亲逝世的噩耗。
毛泽东立即赶回韶山。在慈母灵前,毛泽东挥泪写下了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祭母文》和两副挽联。“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去世的那种悲痛心情。
亲手做拐杖以尽孝
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了一根特殊的茶树枝,树枝长110厘米,躯干呈红褐色,还附带着裂痕和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树枝接头。一根不起眼的树枝,为何馆藏至今?因为这是中共五大代表罗亦农亲手为母亲制作的木拐杖。
1921年,出生于湘潭县易俗河的罗亦农获得了去莫斯科求学的机会。临行前,他回老家向母亲告别。对她说什么好呢?什么都想说,什么又不能说。他默默走到后山上,在林间精挑细选,砍下了一根结实的茶树枝,在自家院子里削制成一根170厘米的拐杖,送给母亲,希望拐杖替他陪伴母亲。
罗亦农给母亲削的拐杖很称手,罗母拄得很踏实。20世纪60年代末,罗母离开了人世。老人在弥留时,仍紧握拐杖不肯松手。身边人都知道,拐杖从当初的170厘米磨到只剩110厘米,早已不如当年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