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5月12日

走现代路子 做特色文章

湘潭县白石镇新农民成乡村振兴主力军

工人们在加工豆腐制品。(本报记者 李涛 摄)

本报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文若涵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脱贫攻坚大捷后,如何在更高起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湘潭县白石镇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让强农惠农政策和新型经营理念、生产方式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牌子亮,点子新,红薯粉变身“摇钱树”

从只想跳出“农门”到年薪20万的“光鲜工作”,再回乡种田,“80后”小伙胡彬表示“农村处处是宝藏”。2014年,他携妻子回到家乡,带着80万元启动资金流转村里土地,自己当老板,从事红薯粉、藕粉加工产业。

2017年,国家出台小作坊食品许可证制度,他敏锐地察觉到机遇来了,于是着手成立了湘潭县白石农夫合作社,添置现代加工设备,注册了白石农夫商标。在他的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他联系专家来现场指导加工技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协调周边农户。

现在,合作社红薯粉日产量已由原来一天400公斤翻了一番,达到800公斤,产品扩展至红薯粉、紫薯粉、红薯淀粉、藕粉等多个品类,年产值150多万元,与长株潭15家店铺、多家淘宝店铺实现了稳定合作,带动500余户农民共同发展。社员依据不同合作方式,每亩地收益在3000元至5000元,所帮扶的8户18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了脱贫增收。

百亩生态园,美了乡村富了民

桃花灼灼,水流潺潺,白石镇黄毛村里的华建生态园呈现出一幅现代生态乐园的美景。

3年前,在山东务工的马建华、马建章兄弟在时任村主任李俭的建议下,瞄准生态农庄的前景,回乡成立了华建生态园。跑市场、抓调研、搞分析,马家兄弟把村里的优质水资源、自然环境一一串联组合,最终将主攻方向定位在秋蜜桃种植和鱼虾混养上。

大胆流转土地、进行连片发展、开展综合整治、选配优质品种、实施综合种植,160多亩的华建生态农庄不仅成了当地一张耀眼的“绿色名片”,更是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探索出了集生态、创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农村产业升级模式。

小小豆腐块,“磨”出幸福生活

走进黄茅村张记豆腐加工厂,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聘请的技术人员和村民身着统一制服,熟练地忙碌着。我们在现场看到,小小的黄豆,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块块鲜美的豆腐。

这家在当地远近闻名的豆腐厂,前身却是一家槟榔加工厂,而带来的转型思路却是来源于电视上的一则新闻。

“村里大部分人都选择外出,缺少人力,槟榔加工难以为继。当我看到央视新闻中报道地方村落挖掘地方特色食品,做出了花样,打响了品牌时,就想到自己在食品加工方面有点经验,又有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就觉得应该主动转型。”负责人张志国说。

--> 2021-05-12 湘潭县白石镇新农民成乡村振兴主力军 1 1 湘潭日报 c50428.html 1 走现代路子 做特色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