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泽国,伟人故里,千年文脉的湘潭,除了翰墨飘香,还有一味醇香享誉百年,并已成湘潭的文化“地标”。这便是脍炙人口的湘潭民谣“龙牌酱油灯芯糕”里的龙牌酱油。
我外祖父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沙酱油味精厂第一任厂长,和湘潭龙牌酱油互相取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在那个条件简陋、粮油当价的萧疏年代,他们把精神酿成了粮,将有限的食材“求和”“积分”,让家园充满缤纷的色彩和美味的香氛,足足哺育了几代人。小学时代,酱油饭是我典藏级学堂餐。若干年来,龙牌酱油长居橱柜上宾,家人都是典型的“龙牌”控。
龙牌酱油诞生于清乾隆1740年,至今非遗保护品种、中华老字号等诸多荣誉加身。诗留何句话“酱油”?清书法大师何绍基咏“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民革第六届中央常委马璧先生赞“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亮”。这里,马先生指的便是1915年,湘潭龙牌酱油首出乡关,摘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一事。
巧妇说:盐涤油、去异味,油盐是肴中绝配。那么,上等黄豆(含豆油)恋上精品盐,面粉做媒,加上物理、化学反应,会酝酿何等结晶呢?作为湘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龙牌酱油从历史氤氲中走来,似乎格外引得时光青睐。精选(黄豆)、细泡、翻蒸、置冷、加拌(面粉)、接种(曲精)、匀拌发酵、盐水再发酵,30多道工序,300多天日晒夜露,从未轻掷韶华。成品色深、汁浓、含糖不甜、含盐不咸、含酸不酸,那儿,满是男人女人敬惜与共、褴褛劳作、以及劳作后五体皆轻的欢乐味道。
想必仓颉造字前,心中已有字;右军临池前,墨迹已成形;而勤恳的制酱者酿酱之前,骨子里已有人生。
想当年,湘潭龙牌酱油餐多么“味之有矣”。这味,非简单的味蕾所得,而是民生健康之味。闭眼数家珍:酱油中七大营养素皆囊括,其中矿物质含量丰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达18种以上,充分契合人体需求。尤为难得的是,还提供了偏素人群容易缺失的维生素B12,不至因此引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哈!酱油佐食,清淡几颗,便是上佳福利羹,名副其实的美食快餐,十足的长生便当饭。不惑之年,酱佐饭遂成为生命清供,必不可少,有时简单煲好一锅饭,飞“龙”点“酱”,滋滋开胃,唾液泉流。时下,餐饮业蓬勃发展,西餐中渐,“云”“物”不绝,大有不依不饶夺我箸、摇我桌、撼我原创自助酱油餐地位之势。但,恕我大胆奉告,新宠固优,旧爱仍聊胜一筹。爱舞的我,听闻曾夺得国标职业拉丁舞第一个华人大奖的成兵、瞿腊佳夫妇,当年留学期间吃的便是顿顿香喷喷的自作酱菜饭(酱油当主打),惹得周围同学无论肤种均以一飨为快。佳讯闻至,大快我心,高中我怀,喜得连掬一把湘江水,也沁酱油香。
不知何故,忽忆起久羁台湾的祖父当年返湘探亲吃酱油拌饭的欣愉满足的样子。少壮背井离乡,家乡龙牌酱油始终承载着他对故园的牵念。外祖父、祖父皆已作古,过去的日子,幻化为一钵酱,深沉沉、热辣辣,两行热泪遂长流不止。
龙牌酱油,作为大美湘潭舌尖上的文化象征,和文学艺术等一切伟大创造一样,赓续着文明湘潭、历史名城的传奇,诉说着爱与和平的真谛。以产业发展筑民族昌盛,280年时节如流,心坎梦坎的正宗“黑玉”——湘潭龙牌酱油,何时能趁“一带一路”东风挂角天涯,让全世界共享其美、品咂其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