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5月17日

“产业+旅游+科普”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本报记者 王超

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原是省定贫困村,近年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摘掉了“穷帽子”。

“摘帽”只是第一步。脱贫后如何有机衔接乡村振兴,让村民走向富裕?我市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科普”发展模式,在湘潭县乌石镇规划建设全市首个科普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在市、县两级科协引导下,乌石峰村大胆试水农旅产业与科普教育融合,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旅游 村民回流

乌石峰村地处乌石寨西侧,与彭德怀同志故居一山之隔。全村566户2133人,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种田和打工为主。说起过去的日子,今年55岁的杨秋粮感慨地说:“我家5口人8亩地,就靠种水稻。辛苦忙活一年,一亩地也就七八百元收入,加上老公打零工的钱,一家人刚好糊口。”

前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南下或到附近工地打工,留下的都是杨秋粮这样的农妇或岁数大的老人。农活快干不动了,出去打工又面临各种困难,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2018年,“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项目落户乌石峰村,给留守的村民带来了希望。

项目借助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把村里53户农户家作为农耕文化体验接待实践基地,实行“六统一”运营,即统一接待、统一营销宣传、统一设施标准、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结算、统一线路。

“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项目开发方——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媚介绍,“三十六坊”注重培育乡村旅游和研学旅游两大板块,按照不同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大家可以在田里抛秧、摸鱼,在坊内学习豆腐、扎染、陶瓷、酿酒等传统工艺和科普知识,玩累了就在农户家吃柴火饭或住宿。”吴媚说,现在来乌石峰村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最高峰时一天接待了1400多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收入明显增加。

“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主要依靠乌石峰村村民承担接待和服务工作,杨秋粮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她将自家房屋简单装修后,做起了接待农户。

“有客人来,我就在家搞接待。没接待任务时,我便到对面的面条坊帮忙,工钱一天一结,每天100元,一年下来有三四万元。在家门口打工,能照顾家不说,人也轻松不少。”杨秋粮笑着说。

口袋里有钱,杨秋粮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孩子买车,我拿了几万元。平时够吃够喝还有事情做,我知足。”杨秋粮说。

湘潭县乌石镇党委副书记丁铁它告诉我们,“三十六坊”给乌石峰村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20年乌石峰村集体收入增加50多万元。更可喜的是,村里发展旅游,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吸引了不少劳动力回流。目前,乌石峰村中青年回流量在乌石镇13个行政村中排名第一。

“产业+旅游+科普” 为乡村振兴添把火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这个主题,市、县科协主动献计出力,在产业链中融入科普元素丰富旅游内涵,从而打破旅游经济靠规模人头、管一日三餐、粗放型的局面。

“阿姨,扎染是什么?”“造纸要经历哪些流程?”“大豆是怎样变成豆腐的?”……5月14日,来自湘乡东方红学校望春校区的200多名学生走进乌石科普小镇,打卡扎染坊、造纸坊、豆腐坊等地。在坊主的演示下,孩子们纷纷动起手来,各个坊内欢声笑语不断。湘乡东方红学校望春校区三年级51班的左依一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次研学不仅好玩,还收获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科普知识。”

去年,经市、县科协积极争取,湘潭县成功申报了湖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县域试点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板块,我市首个科普小镇落地人文、自然环境俱佳的乌石镇,探索建设集旅游观光、教育科普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撬动农村产业发展支点。

科普小镇项目实施一年多来,乌石镇以乌石峰村为核心,进一步夯实科普基础,丰富科普活动,在镇域范围内逐步实现了科普长廊、科普活动室、科普小课堂、科普广场、扫码试听等多元化科普事业新格局。

同时,依托网红打卡点——“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把每个坊打造成为科普教学课堂,吸引游客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这里感受、体验、学习,达到“产业支撑、科普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实现科普与经济效益双赢。

丁铁它告诉我们,有了科普小镇助力,到当地游玩的游客数明显增多。现在村民除了当股东、坊主、农庄老板,还热衷当科普志愿者,试图用更多元、更宽泛、更活跃的服务赢得游客青睐。

今年38岁的杨美林,就是首批请缨当科普志愿者的村民之一。她介绍,每天忙完接待工作,自己还会抽时间“充电”,并定期将科普中国上学到的种养殖、健康养生、卫生防疫、烹饪、接待礼仪等知识分享给村民。“服务内容多了,服务质量提升了,还愁没游客吗?”杨美林说。

据悉,科普小镇建设除科技科普宣传长廊等阵地建设,还包括建设农业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培养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等。截至目前,通过打造科普小镇,我市共建成农业产业科普示范基地5家、科技科普宣传长廊5个、科普文化广场1个,培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5人,发展科技志愿者400余人。

市科协副主席易波表示,接下来市科协将充分发挥科普工作的基础性、群众性、社会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搭建涉农学术交流平台,集聚农业专家和农技人才,积极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工作。

--> 2021-05-17 本报记者 王超 1 1 湘潭日报 c50721.html 1 “产业+旅游+科普”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