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之物,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而民间博物馆是一个引人探寻和思索的地方,湘潭民间历史在这里得到更好的呈现与讲述。让我们走进这些民间博物馆,唤醒过去的记忆,在思索中回味历史。
穿越光影
——升平轩纸影博物馆
“以前用的是桐油灯,烟特别大,一场戏下来老手艺人的鼻孔都是乌黑的,何况影偶呢?”纸影传承人吴渊打趣道。影子戏,又称纸影戏、灯影戏、土影戏,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我市的皮影戏(湖南皮影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雨湖区鹤岭镇的升平轩纸影博物馆,由吴升平和孙子吴渊共同开设。这里可以看到岳飞、关羽、貂蝉等影偶角色,还有来自土耳其等国家的纸影,别有一番异域风情。影偶可以拆解为躯干、脸谱、帽子三部分,光是二楼的影偶陈列厅里就有子牙巾、条纱、凤冠好几十种造型各异的帽子。在一楼的纸影制作室,吴升平正在制作台上精雕细琢。只见他右手拿刀,左手套住牛皮布叠放在右手手背,瞄准后用力下压,这一步骤被称为镂空造型,仅是制作工艺中一小步。完整的影偶必须要经历制浆、制壳、下料、绘图等十几道工序,耗时一个星期之久。
爷孙俩来到昏黄的灯箱前操弄影偶,影偶似是有了灵魂一般,既有弓步屈膝的飘逸动作,也有吹胡子瞪眼的神色表情。昏黄的灯光映射着影偶,跃动的光影诉说着纸影历史。
回望历史
——湘砚博物馆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在雨湖公园内遇见了湘砚博物馆。
来到这,必然要对砚台的身世考究一番。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选取一块石头,凿出一个圆坑,就可以研磨石墨细碎,这便是最早的砚台。随着时代更迭,逐渐演变出三足砚、龟形砚、平板砚等主流砚台样式。
湘砚博物馆内藏有现代砚及现代名家砚雕作品1000多件、各式湘砚精选砚料100多吨。日常展览的湘砚有100多枚,且不定期更换。二楼设有湘砚探源厅和中国湘砚厅,以展示现代湘砚为主,常见的湘砚如祁阳石砚、金山石砚、湘乡溪石砚等,还包含随形砚、奇石、化石等品类,涵盖了俏色巧雕、浅浮雕、浅雕等传统湘砚雕刻技法。摆在中国湘砚展厅正中位置的石砚为镇馆之宝——“连年有余”湘乡溪石砚。紫绿相依的溪石石品,混为一体。取绿石为荷,取紫石为池,随形雕刻,俏色巧雕,两条绿色游鱼,悠然穿行于自然水草之中。
展望未来
——湘鸿邮电博物馆
拿起话筒,顺时针拨动转盘到底,“喂,在吗?”年轻一代的我们只在电视剧里看过这样的桥段。在白石古玩街,有一家湘鸿邮电博物馆,收藏了各种年代的通信工具,时代发展在这里定格。
馆主罗伟庆祖上三代都是老邮电人,从小就酷爱收藏邮电通信的小玩意儿。在他的小博物馆里,有最原始的听筒式电话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手摇式电话机、拨号盘电话机和按键式电话机,还有后来的寻呼机、大哥大、公用电话机、智能手机……
馆内展品除了通信工具,还有油绿色的斜挎包、邮电史的各类文字资料等,它们的背后封存了无数个邮缘故事。一张泛黄的电影海报格外引人注目。影片《邮缘》中,青年工人丁大森在邮递员周芹的影响下,逐渐变成集邮爱好者。剧中丁大森帮助自己的姐姐慧娟与工人高强正确使用邮票,保持通信往来,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影片最后,周芹与丁大森依偎在一起,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纵使佳人山海相隔,一封封书信也跨过河流,越过高山,传递着思念与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