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5月24日

让“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我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杨阳

5月以来,不少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的群众享受到了“专属停车位”,不用再“兜圈子”,为停车费神了。

小小停车位,浓浓为民情。4月2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会上提出“要为办事群众留车位”。全市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开辟办事群众专用的“便民停车位”,解决办事群众停车难题。

这是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心与使命。

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氛围日益浓厚,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湘潭,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聚 力

倡导勤俭节约、自觉排队、喜事简办、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行为,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关爱和尊重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重点治理交通、公共秩序等不文明行为……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导促进文明行为,制止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及推进社会和谐进步,1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湘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6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以法律“硬制度”促进市民文明习惯“软着陆”,是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得力抓手,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在文明创建的路上,湘潭的步伐坚定而执着。

2017年,我市成功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2020年11月,我市以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第一、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3月25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湘潭市作为蝉联的全国文明城市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

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结果。

在文明实践中,我市始终坚持“人民满意、人人参与”为核心,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组织保障上,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领衔全市各部门,构建起“创建领导小组抓创建办、创建办抓工作组、工作组抓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抓责任点”的四级工作机制。

考核激励上,开展“周督查、月曝光、季测评、年考核”,深化创建“红黑榜”,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用曝光问题、督促整改,助力创建工作经得起历史、实践、群众的检验。

工作举措上,每周五下午开展“联点共建”活动,各城市区、园区,市直及驻潭各单位成立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下沉到一线,一对一联点市内社区、路段,指导督促、带动参与联点社区做好志愿服务、帮扶、解难等工作,助力基层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实践活动有阵地、有队伍、有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所64个、站890个。通过推行“群众点单、中心供单、所(站)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机制”及项目化运作,已完成各类群众点单4150项,建立和完善7类135个文明实践项目库,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服务群众达260余万人次。

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下,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建言创建、融入创建、参与创建。大家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言行举止讲文明、公共场所讲文明、行路驾车讲文明、排队礼让讲文明、外出旅游讲文明、居住环境讲文明,画出了共美一座城的最大同心圆。

铸 魂

52岁的李军是湘乡市壶天镇山坪中学一名教师。因双下肢三级残疾,他一直拄着拐杖给学生们上课。从教近30年来,尽管行动不便,且多次遭遇骨折,但他一天也没有影响过孩子们上课。

在李军的努力下,当地学生从当初的失学率70%,变成如今入学率100%。他教过的学生有100多人考上了本科,220多人考上了大专、中专。学生们都亲密地称他“拐杖爸爸”。

谈及所做的一切,李军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记不清有多少人曾帮助过我,今天我能自食其力,当上人民教师我已很满足。教好学生、回报社会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今年,李军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2月“中国好人榜”。

在湘潭,有许许多多像李军一样的“身边好人”。他们向社会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领大家不断向上向善,为湘潭的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为了让崇德向善成为浸润群众心中的一泓清泉,成为催人奋进的道德标杆,我市充分发掘先进典型,先后产生了优秀导游文花枝、“孝子”杨怀保、“板凳妈妈”许月华3个全国道德模范,有“爱心爷爷”赵在和、“向日葵女孩”何平、“数控花木兰”杨芳和初心不改的老教授沧南等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此外,还有“英雄母亲”杨应君等数十位闪耀全省、感动湘潭的省市道德模范以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述东等30位中国好人、100余位“湖南好人”。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我市全面加强对身边好人宣传推广力度,将更多的镜头聚焦好人、把版面让给好人、把舞台留给好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矗立起来、丰满起来。

走在湘潭的大街小巷,走进湘潭的各大机关单位,甚至企业,你会发现,几乎随处可以看到、读到或听到道德模范的故事。在身边好人的感召下,文明正在逐渐内化为城市发展基因。目前,全市有48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和168个志愿团队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塑 型

作为老化工基地,从前的竹埠港曾是湘潭经济发展的“重地”,但也因长期的化工污染,变得满目疮痍。自2013年开展治理以来,污染企业关停搬迁了、土壤修复治理见成效了。竹埠港正逐步变身为服务业聚集发展区、转型创新区,最美湘江岸正日渐成为现实。如今的竹埠港,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湘潭锰矿曾是“中国锰都”,因长期开采,导致矿区山体裸露、废渣堆积,区域内人居环境十分恶劣。2012年,我市启动锰矿地区污染综合治理以及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如今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锰矿区域还获批省级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锰矿区域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践行,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市民们纷纷感叹:生态好,生活好、心情好,日子更加幸福。

长期以来,我市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与文明城市建设,全力抓好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质等工作,以高质量的城市品质提升成效,助推创建工作补短板、创精品、出亮点。

去年,潭州大道、芙蓉大道快改全线通车。G320湘潭绕城线九华段、姜道线等动工建设,昭华大桥、白云路建成通车,南二环全线拉通。三大桥河东交通优化及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竣工投用。市城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47个、2.44万户。实施市容市貌整治提升三年行动,200余家公共机构和5个示范片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营商环境也在不断向好,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已成常态。

今天的湘潭,街巷、小区等更加整洁有序,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办事更加便捷,出行更加便利,群众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和创建“红利”。

一言一行见文明、点滴善举见精神。建设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群众共享更美好的生活。这注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接下来,湘潭将朝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国文明城市。

--> 2021-05-24 杨阳 ——我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纪实 1 1 湘潭日报 c51015.html 1 让“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