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5月24日

劳模李发根的“三不怕”

本报记者 吴新春

今年“五一”前夕,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46岁的高级工程师、主任设计师李发根被评为湘潭市劳动模范。同事说,平日里李发根性格温和,任劳任怨,但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立马就是一副“天塌下来我可以顶着”的霸气样子。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李发根的确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在工作中有“三不怕”。

一不怕挑重担

在同事们眼里,李发根的脊梁是最硬的,从来没有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可以压垮他。有一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一般人接都不敢接。李发根因其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被公司选拔担任为项目主设计师。他顶住各方压力,一头扎进办公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在一年时间里,他和项目组成员完成了4次设计优化、20次以上的工艺验证。经过艰苦卓绝的研究开发,电机装置研制成功。凭借该装置的重量轻、噪声低、振动小、温升低、高可靠性等优势,湘电填补了多项国内重点核心设备上特种电机的空白。

二不怕熬通宵

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工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市场对大容量高速无刷励磁凸极同步机的需求逐渐增大,应用前景更加广泛。李发根借着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懈的拼搏精神及大胆的创新能力,从容应对挑战。他借鉴大量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运用高科技软件,优化电机的性能技术参数。他改进电机的整体结构,采用上下半边机座连接方式,既达到了轻量化电机的目的,又提高了产品的高科技含量。

“研发时要做大量的对比试验,”李发根回忆,“做试验,常常一做就是通宵!”在研发关键阶段,通宵加班做试验对他和项目组成员而言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项目组前后熬了3个通宵,但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抱怨。熬通宵的价值很快出来了:通过对电机可靠性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填补了公司在大容量高速无刷励磁凸极同步机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获得了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三不怕闯新路

李发根干活是出了名的“喜新厌旧”,他说,前方没有“路”就打破闯出一条新路来!在某重点项目的科研攻关中,李发根遇到了电机设计结构、安装空间、散热功能、产品重量和抗外界冲击能力等多方面的高难度要求。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反复思考每一个细节,精确计算每个部件的结构强度。为减少电机损耗,他提议电机采用定子平行斜槽设计方案。当时常规电机都是采用定子直槽方案,没有成熟的定子铁芯平行斜槽叠压生产制造工艺,新方案在制造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为此,他深入车间一线,请教老技师,翻阅大量资料,结合公司现有生产制造水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定子铁芯平行斜槽生产制造方案。经过反复验证,最终不但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在前期样机成功研制的基础上,李发根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主要优化设计改进7项。最终,该项目在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该项目的成功研制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成功打败了竞争对手,一举拿下后续订单,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6亿元。

记者手记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李发根虽然在工作中总是带着一股子狠劲、闯劲,但他其实还有另一面,简单概括是“三怕”。一怕见女儿。因为工作太忙,李发根陪伴家人的时间被压缩了,在长沙读高中的女儿,每月才回来一趟,他都没法接送。二怕揽虚名。李发根总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写的地方。功劳是团队的,不能全记在他一个人身上。三怕缺人才。作为项目主管,他最怕“没有专业的人才做事”,所以特别注重传帮带,培养年轻技术人员。

致敬劳模 创造伟大

--> 2021-05-24 吴新春 本报记者 吴新春 1 1 湘潭日报 c51018.html 1 劳模李发根的“三不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