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走进雨湖区窑湾街道,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两台智能垃圾分拣设施前,学习垃圾分类操作。随着这两个“大家伙”在居民区醒目位置“亮相”,居民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后,将垃圾兑换为积分,可提取现金,也可以领取奖品。街道还与环保企业合作,上门收取一些体积较大的可回收物,建成“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窑湾街道等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垃圾分类在湘潭试点推进,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是湘潭持续提升文明程度、厚植文明土壤的集中反映。让文明深入人心,让创建常态长效,让城市越来越好。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湘潭城管部门坚持抓常态、促长效,综合运用制度手段、法治手段、技术手段、督查手段,通过突出建章立制、注重精细管理、运用信息手段、推动全域创建等,推进创建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着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真正实现“文明让城市更有序”。
建章立制 推动创文工作“新常态”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全域性、长期性的工作。它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重在常态长效。
在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在常态管理上下功夫。近年来,湘潭坚持建章立制抓长效、常态管理促提升,建立了一整套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运行有序、保障有力、成效明显的创文长效工作机制。
对标《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湘潭市爱国卫生条例》《湘潭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促进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化。推进“老街区”修缮、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交通、管网、社会停车场、社区邻里中心等设施科学布局、优化组织、高效利用,着力抓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服务保障,建设便捷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打好管理手段“组合拳”,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善“一个考核体系”。采取日检查、周反馈、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的方式,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考核,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开展“两项评选”。组织开展“最佳门店”“最差门店”评选、“最美社区”评选活动。推出“三长制”。创新推出路长制、街长制、楼栋长制,发动群众参与。编制作业规范。在园林、环卫、灯饰、执法等多个领域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日常管理全覆盖。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信息采集责任范围达170平方公里,划分网格124个,涉及城管工作责任单位85家,城管问题案件派遣率、结案率均达99%以上。
结合《湘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着眼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劝导“两手抓”,持续开展“治陋树新、播种文明”倡导活动,聚焦环境卫生、城市管理、交通秩序、窗口服务等关键领域,着力整治乱扔乱吐、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泊车、宠物扰民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市民摒弃陋习、践行文明、树立新风。
一座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制度护航。正是随着各项制度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保障了湘潭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使创文各项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推动文明创建不断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精细管理 坚持为民创建“风向标”
雨湖区城正街街道熙春路社区由繁城西村、蔚霞新村组成,小区住宅楼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23幢近600户居民。因为是开放式小区且老化严重,居民日常生活很不方便。2017年,经过提质改造,整个小区清爽明亮了许多。社区的“硬件”条件上来了,“软件”该怎么管理呢?楼栋长、街巷长和路长的“三长制”成了制胜法宝。
城正街街道临近城市干道,街边店铺多且杂乱,从2018年5月底开始,城正街街道实行了街巷长制,将街道商户包户到个人,促成门店主动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目前街巷容貌焕然一新,小巷干净宽敞、车流顺畅,彰显出宜居宜业的高气质、高颜值。由市城管委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路长制工作,通过细化路长制、街巷长制和楼栋长制,形成三级管理体系。
作为湘潭主城核心区域,城正街街道以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为重点,以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为依托,坚持创建为民、强化问题导向、巩固创建成果,用一项项便民举措、一个个扎实的数据,交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这只是湘潭创文“答卷”的一个缩影。湘潭高度重视“日常、经常、平常”,努力做到文明创建不停歇、精细管理不放松。注重精细管理,完善“全链条”的创建责任体系,落实路长、楼长、网格长等责任制,组建了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城市的“面子”,更是为了城市有更优质、更高质量的“里子”。近年来,城管部门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新建、重建公厕64座;新建公园9座、社区公园37座,完成全市裸露黄土327个任务点的整治及55个小区的增绿补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88%、绿化覆盖率达41.91%;在小街小巷、老旧小区安装路灯2443盏,消除照明暗区2564处,新增路灯6852杆、14196盏;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十大”整治行动,全力整治乱扔乱贴、乱设摆摊点等“十乱”现象,规范夜市点,组织开展“大清扫、大清运、大清洗”活动,有效解决了脏乱差问题。
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通过常态管理、精细管理,实现明显改善的不只是背街小巷,还有“颜值”越来越高的城市道路、标准化规范化的集贸市场、整洁通畅的背街小巷、持续提升的市容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序推进的“引摊入市”……这些,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也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深入人心 植入文明血脉“强基因”
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拍下身边的文明行为,将图片和简单文字说明上传至“湘潭微城管”微信小程序,即可进行展示和互动;也可以将不文明现象、突发事件等及时传送至该程序,智慧城管信息平台将及时受理,根据情况的轻重缓急尽快处理并给予反馈。“湘潭微城管”程序界面内共有13个分类,包括“问题上报”“城管动态”“附近公园”“公交站点”“自行车点”等等。自2020年9月“湘潭微城管”手机小程序上线以来,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一座城市的文明,体现在市民的一举一动。
为弘扬文明新风、培育文明风尚、涵养城市文明,湘潭在开发“湘潭微城管”手机小程序的同时,还通过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市民巡访团对创文工作进行监督,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创文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浸润市民生活,将文明基因植入城市血脉。
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让文明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文明交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从抓拍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到开出行人闯红灯罚单;从开展“驾乘不抛物 争做文明市民”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曝光“车窗抛物”车辆,到采取电子监控抓拍的方式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进行处罚曝光;从举行“斑马线前的文明”“文明骑行”等活动,到开展“文明交通我先行,志愿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志愿服务”,使文明交通理念根植于心,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
信息监督指挥中心积极开展“车窗抛物”整治,发动群众对车窗抛物行为进行抓拍、举报、处罚、曝光,5年共受理信息3.7万例,审核通过2万例,发放奖金193万元。高效开展“牛皮癣”治理。启动“牛皮癣”治理系统,前期停机2715个,行政拘留7人,小广告机主接受当面教育524人次。
“创文是湘潭的夙愿,也是每一个湘潭人的责任。”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创文正在改变着湘潭的人文内涵,文明湘潭的形象正在散发新的魅力。他表示,创文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在湘潭生活的人,人人都是监督者、参与者、维护者。作为创文代言人,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为湘潭创文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和号召更多人积极参与创文工作。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湘潭将持之以恒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长效,使文明创建成为每一位市民的共同行动,以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为抓手,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