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5月30日

一纸聘书传家风

本报记者 谢雨芬

湘乡市粮食局退休干部何少尧,跟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却连亲生女儿都不知道,他原来还有一个身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湘乡监察委任命的首批人民监察通讯员。这个身份直到最近整理家中老物件时,意外发现一张珍藏67年的任命通知书,儿女们才知晓。

粮站保管员成“编外”纪检干部

“我们小时候的日子那真的苦啊!”在湘乡城区一老旧小区,90岁的何少尧老人讲起几十年前的往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何少尧出生于贫苦农家,仅上了两年半的学,就辍学回家到矿山当童工,成了家庭谋生的主力。1950年,何少尧1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勤快、灵泛的何少尧被下乡蹲点住在他家的湘乡县梅桥区某区领导“相中”为警卫员,4年后进入梅桥区粮站工作,任粮站保管员,吃上了“公家饭”。

“小何,你先别忙活了,赶紧去县里开个会!”1954年8月的一天,何少尧正与同事们忙着称粮、卖粮,忽然被粮站主任紧急通知去县里开会。

到了会场,黑压压地坐满了几十号人,何少尧听了好一阵才明白,这是一个培训班,坐在主席台上的是县委书记。培训结束,何少尧收到一张任命通知书,“兹任命何少尧为本委人民监察通讯员 特此通知 湘乡县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 1954年8月21日。”就这样,因为工作表现好,为人勤勉正直,何少尧成了湘乡县监察委任命的首批人民监察通讯员。

“被冤枉”事件坚定履职初心

收到任命通知书的那一年,何少尧22岁,参加工作才几年,对于自己新“兼职”的监察员身份,他觉得责任重大,却又对具体职责不是很明白,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不久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让他坚定了当好这个“编外”纪检干部的想法。

一天晚上下班后,何少尧像往常一样,负责对当天粮站收入的粮票进行统计汇总和对账,发现少了1000斤粮票,他马上向组长进行了汇报。上级粮食部门及纪检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由于何少尧是粮票经手人,调查过程中,他成了最大的嫌疑对象。何少尧明知自己没有拿,却百口莫辩。调查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粮站只得暂时把他调离到基层岗位。何少尧觉得自己兢兢业业却成为怀疑对象,一气之下曾想过不干了,但一想到如果离开反而更难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即便有百般委屈,还是留了下来,“相信组织一定会还我一个清白。”

一年后,这个案子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组长监守自盗,贪污了这些粮票,组长的父亲拿着这些粮票去市场倒卖,被市场管理员抓了个现行。

“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贪污腐败分子。”经历过此事之后,何少尧对自己这个监察员的职责渐渐清晰起来。

“兼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何少尧介绍,当时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属于兼职,没有报酬。监察委力量不足时,还会抽调他们去协助办案。尽管如此,大家没有一丝抱怨,总会设法协调好“主业”和“副业”的矛盾,尽心尽力履行好一个监察员的职责。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何少尧接到区委交办的一封信访件,是关于群众举报某公社书记张某“成分”有问题。何少尧和几个同事随即对该信访件真伪展开调查。据举报人称,新中国成立前,张某曾到处宣扬自己当过国民党军队的连长,逢人便拿出一张他穿着国民党服装拍的照片给别人看。是否真如举报人所说,张某曾经是国民党军官?何少尧等人找到张某当面询问。张某连忙解释,是有这么一张照片,不过那是他借了朋友的服装在武汉一家照相馆拍的,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为了求证真相,调查组又向张某朋友当面核实,随后专程赶赴武汉那家照相馆,找到照片底片,才还原了事情真相,证明了张某的清白。

虽然只是一名“编外”纪检干部,但何少尧时刻牢记人民监察通讯员的身份,主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督促党委政府认真履职。

1976年的一天,何少尧所在的湘乡县仁厚区粮站前坪开来一辆大卡车,一个干部模样的男子、一名妇女、还有三个小孩相继下了车,司机将他们的行李卸在一棵大树下,没打一声招呼,就一溜烟开走了。一看这情形,何少尧不用多问就能猜出来,“又下放了一个干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不断有干部被下放,“遣送”回老家。仔细一问何少尧得知,这名男子是从北京某部队被服厂被遣送回老家,老家所在的公社属于仁厚区管辖范围。见他们一家五口没人接待,行李又多,何少尧不忍心,就给他们送吃的、送喝的,等区领导回来后,何少尧第一时间进行了汇报。

刚开始,区领导有些犹豫,担心此人社会成分复杂,会因此惹祸上身。何少尧据理力争,“不管他们是什么成分,既然送到了我们这里,我们就不能眼看着他们露宿街头不管,起码得派个车把他们送回公社。”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区领导松了口,同意派车,让何少尧送他们回去。何少尧不肯,他说,“我去可以,不过我代表不了组织,区里得派个领导才行。”被他的执着所感动,最后,区领导亲自与何少尧一起将他们送回当地。事后,该领导对何少尧的行为大为赞赏,“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像你这么负责就好了!”

良好家风代代传

由于工作尽职尽责,从1954年至退休,何少尧一直被聘为人民监察通讯员,退休后还继续当了两年,一直干到1994年,整整40年。

巧的是,2015年,何老的女儿被聘为湘潭市纪委监委特邀监察员,已连续担任两届。何女士说,父亲从未主动跟她透露过此事,只是常常教导他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兼职”工作,也要尽职尽责,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么多年,父亲一直珍藏着这份任命通知书,可见他是非常看重这份‘兼职’工作的。”何女士说,父亲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儿女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也要继续以父亲为榜样,守住初心,干好本职工作,“就像这张任命书一样,久经风雨,永不褪色。”

湘潭故事

--> 2021-05-30 谢雨芬 本报记者 谢雨芬 1 1 湘潭日报 c51370.html 1 一纸聘书传家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