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谷桔)6月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105筐文物标本移交给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共同开展相关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文物考古、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职能。
这次移交给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的文物标本分别包括:湘乡市棋梓桥龙窑发掘出土的大部分文物标本,以及湘江流域马王墈窑、云集窑、衡山窑、长沙窑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标本。
湘乡市棋梓桥龙窑为宋元时期瓷窑,这次移交的文物标本达100筐,器形有盘、碗、碟、盏、杯、壶、瓶、坛、罐、支座、筒座、三足炉、水盂、笔架等器物;马王墈窑遗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墈,最早成于两晋时期,最晚废于唐宋时期。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创造了岳州窑的“四最”:最早的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彩;长沙窑的时代大致可上溯到初唐,晚唐鼎盛,衰落于五代末年,是目前湖湘古瓷中研究最为充分的瓷窑;衡山窑是宋、元时期瓷窑,烧瓷品种以单色的青黄、绿、蓝、褐釉为大宗。粉上彩绘又称粉地彩釉绘花,是衡山窑最具特色的品种;云集窑遗址群位于衡南县新县城云集镇云集村,为民间龙窑,始建于唐代末年,兴盛于宋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 400余年。云集窑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贮存量最多的古窑址群之一,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为增强湘潭地区文物业务能力,当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郭伟民,以“湖南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兼谈湘潭文物资源与价值”为题,开展了一堂学术讲座。讲座从考古发现与湖南历史重建、湖南考古遗产保护与利用和湘潭考古与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对湖南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及湘潭的文化资源及价值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