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至,又到一年高考季。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我们采访了几位往届考生,听听他们与高考的故事。
湘钢一中2010年应届高考生李恒褀:
“唯有拼尽全力才能如愿以偿”
“我是2010年参加高考的,整整11年了。时间虽远去,记忆留心间。”作为一名艺术考生,李恒褀的高三比普通高考生更加忙碌,也更加充实。
2010年3月,距离高考不到100天。李恒褀内心喜忧参半。可喜的是,艺考成绩她排名靠前,被心仪的学校提前录取。担忧的是,文化成绩距离大学录取线还有一段差距。
为了奔赴理想中的大学,李恒褀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生活上,不刻意早起,充分保障睡眠,像平常一样正常参加早自习;晚自习后,她比别人多学习半小时,自发留在教室进一步巩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学习上,给自己定下了高考分数目标。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李恒褀送给自己一个学习日记本,除每天记录学习情况,偶尔也记录当天心情。不仅记录错题,也常常修正自己的行为。为接下来的日子提供一个参考,避免一些问题。这本日记成了她高压学习状态下,唯一抒发情绪的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恒褀当年如愿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湘潭县凤凰中学2018年应届高考生刘贤亮:
“第一门没考好,但咬着牙也要继续”
今年正在湖南农业大学读大三的刘贤亮谈及高考时,那份紧张感依旧挥之不去。
“开考第一天,语文考完后心态就崩溃了。”刘贤亮回忆,临考前一晚,自己内心比较激动,辗转难眠。这样的心态对于第二天上“战场”,影响很大。语文考完后,他感觉自己发挥不太好,内心有些崩溃。坐上回学校的巴士,整个人都恍恍惚惚。吃完中饭在教室午休,刘贤亮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有自责、有担忧、有彷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同学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看书准备下一门考试。看着大家都在努力,一想到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刘贤亮冲进厕所,洗把脸,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接下来的考试好好发挥还有机会。
心中有信念,人生有希望。甩掉思想包袱,刘贤亮越战越勇。最终以558分的成绩,成功考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979年应届高考生冯毅:
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43年,弹指一挥间,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年过半百。但高考的记忆,历久弥新。
1979年8月,一张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伴随着四里八乡乡亲们的祝贺声,送到了湘潭县排头乡的冯毅手上。“冯毅,考上大学了!我们乡出大学生了!”1979年,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当年的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村都难出一个大学生。
“家里有四兄妹,我排行老三,在那个年代,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种田,唯独我没干过农活。”冯毅回忆说,他母亲在他9岁时亡故,父亲常年患病,比自己大12岁的哥哥和嫂子不辞辛苦将他供养大。从小成绩优异的冯毅成了全家的希望。
冯毅清楚地记得,参加高考那一年,他们高三年级有3个班160名学生,分文理科。他学文科,成绩一直稳居文科班前三名,在老师眼中,他很有机会考上大专院校。
考试时,冯毅很沉着,做题有条不紊。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张榜。冯毅以307.5分总成绩,成功考入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成为他们村里、乡里第一个大学生。从此以后,冯毅走出了大山,来到城市,从农村娃变成了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