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斌 文海燕
今年4月,5个月大的圆圆(化名)从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出院了。小姑娘好奇地望着周围,天真活泼。
可谁能想到,5个月前的她,先后遭受了特发性肠穿孔和先天性短肠综合征等病症的折磨,幸而在湘潭市妇幼小儿外科的精心治疗下,恢复了健康。
2020年12月,小圆圆在湘潭市妇幼呱呱坠地。出生7天后,她突然腹胀、呕吐,检查发现是特发性肠穿孔引起。于是,小圆圆被转到小儿外科进行急诊手术,将坏死的肠段切除并在腹壁造瘘后出院,待肠道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关闭造瘘口。
“但在接下来的随访中,我们发现小圆圆生长发育缓慢。”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涂旦说,“当初出院时孩子体重有3.2公斤,4个月后却仍只有4.1公斤,根本没有长多少,这不正常。”
于是小儿外科让小圆圆再度入院治疗。通过半个月的静脉营养输送,孩子体重增加后才开始手术。术中发现,孩子腹腔内粘连严重,并且存在先天性短肠综合征,就是它们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营养吸收。
医护人员经过对症处置后,将肠道吻合并做了关瘘手术。肠道功能正常后,通过科学的喂养和康复,营养吸收加大,小圆圆的体重也逐步增加。
“小圆圆出院后,医院儿童保健科和营养科目前仍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涂医师说。
1992年湘潭市妇幼在全市率先成立小儿外科以来,以其专业性、综合性和专治小儿的专科性在全市独树一帜,小儿腹腔镜手术、新生儿单孔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等这些高难度微创手术的全市首例,都出自湘潭市妇幼。
2016年,湘潭市妇幼成为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小儿外科承担了先天性结构畸形患儿的救治,并且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患儿申请救助。
家住浏阳的一岁宝宝文文(化名)患有先天性肠重复畸形,家长带着他辗转来到湘潭市妇幼求治。患儿家境贫穷,只能借钱做手术,共花费13000多元。科室了解到患儿符合“先天性结构畸形项目”救助条件,立即帮他成功申请了该项救助,最终患儿一家仅自费了1000多元。
一名贫困家庭宝宝先天性肛门闭锁,在长达近半年的治疗中,科室先后为宝宝实施了肛门造瘘、腹腔镜下肛门成形、关瘘手术,之后又为他申请了项目救助。通过医保报销和救助行动,高达5万多元的治疗费患儿家庭最终只要承担5000多元,患儿家长非常感激。
据统计,2016年至今,在小儿外科治疗的贫困患儿中,已有58人获得救助,救助资金共计21.64万元。
“通过救助,减少了孩子因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为孩子今后健康成长打下了基础。”涂医师欣慰地说,“这也是我们小儿专科医生最乐于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