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6月10日

难忘恩师

徐意诚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湘潭市二中名师云集。他们就像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道道美丽的校园风景。本文中四位老师就是这批名师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他们对我的帮助与教诲,影响着我的人生。

郑正仁先生

郑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高高的个子,戴眼镜,穿长衫、布鞋,有时也穿一套中式对襟装。他文学功底深厚,背得很多名篇。讲起课来神采飞扬,妙趣横生;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讲得兴起,还要浅声吟唱,课堂顿时雀跃。

我受益于老师的教诲主要还在写作方面。老师1961年执教我们班语文,起初对我作文的批语是:“文字很一般,文章缺乏亮点。建议在‘情’‘实’‘巧’三个字上下功夫,也许会有起色。”依照老师的教诲,我努力琢磨怎样在作文中去体现这三个字。后来,我不仅作文在高中三年中常得高分,参加工作后,也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写了几百篇文章。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我的写作一直得到老师的鼓励与指导,这是学生的幸运,于我的人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苏曙初先生

苏老师是我的体育老师。1958年秋,学校大操场上,一座炼铁炉上方的顶棚起火了,风助火势,眼看就要出大事故。只见一人手足并用,三五下就窜到棚顶,扯下了带火的棚席,工棚和高炉转危为安。这位勇士就是日后教我们体育的苏老师,这是我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苏老师行伍出身,会武功、轻功。一般的习武之人三五个是近不了他的身的。但苏老师待人极为友善,把我们学生视为子女,我们都很尊敬他。我在二中寄宿六年,每天都是苏老师领我们出早操。他每天到得比我们早,即使刮风下雪也不例外。受老师的影响,我在十一中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每天带学生出早操,从未间断。

1960年冬,我在体育组看到苏老师手写的一张便条。大意是:冬天来了,孩子们要添置冬衣,小儿子肺炎住院还得花一笔钱,决心戒烟三个月,请同事和同学们监督。读罢,我心为之一颤。

在我的心中,苏老师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学生充满大爱的人,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人。这是在送别苏老师的追悼会上,作为昔日的学生代表,我对老师的由衷赞美。

李传侬先生

李老师是我的物理老师。他身材魁伟高大,待人和蔼可亲。冬天一件长大衣配一双大头皮鞋,活脱就是一位威猛的将军。夏天赤脚草帽,挑一担尿桶穿行在菜地之间,又极像一位忙碌的农夫。走上讲台,粉笔一拿,他又是一位儒雅的学者。

李老师博学多才,先后教过语文、英语、政治、数学,是一位能任教多学科的“全能型”教师。 我们是他的“粉丝”,他是我们的偶像。

那时,我们二中所有的空坪隙地全部改为菜地, 遍种萝卜白菜。学校交给李老师两份工作:教师兼当菜农。李老师把粗活、细活干得同样精致。李老师的课通常是这样的:

预备铃响,李老师将尿桶小心地置放在阶基边,褪下裤脚,搓搓双手,静候在教室的后门旁。上课铃响,他大步跨上讲台, 菜农的角色迅速转换成教师,三言两语就把我们带进了科学的殿堂。下课铃一响,教师的角色又切换成菜农,快步挑起尿桶,争取去多淋几块菜土。

沈章位先生

沈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他写得一笔好字,湘潭街上多家商铺的招牌是他书写的;善画画,早年曾在新民晚报任过美术编辑;善拉京胡;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我直到高中坐进沈老师的课堂,才感受到什么是数学的美,什么是福气。他在黑板上画圆作图无需借助工具,一气呵成,宛如一件美术作品;讲起课来生动风趣,如行云流水,总有巧妙的办法启迪我们的思路。

受老师的影响,我也成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先教了六年初中,从1970年起开始教高中,我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经沈老师与左印伯老师力荐,我进入湘潭市中学数学教师中心组。这里汇聚了湘潭市最优秀的数学教师。得到这个机会,我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很快就成为中心组内的解题高手,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后来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谢谢沈老师!谢谢左老师!

至今仍十分清楚地记得,1963年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去找沈老师请教数学题。先生倚在栏杆边赏雪,火炉上煮着一把泥壶,书桌边的墙壁上有两行清秀的小楷:“自己何曾全都是,他人总有一门长。”这是多才多艺的沈老师手书的自勉。于是,五十年来,我就尽可能去把各家之长汇聚过来。也许,这正是我偶尔有点点小进步的原因。

(作者系湘潭市二中高35班毕业生)

--> 2021-06-10 徐意诚 徐意诚 1 1 湘潭日报 c51965.html 1 难忘恩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