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06月10日

百年征程路 教育助航程

——读百年党史中的教育故事有感

成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人,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对教育有着浓厚的感情。在深入学习党史后,我对教育的认识更深刻了,对教育启迪人生、点燃梦想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建党岁月里的红色学堂是孕育思想的源泉

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意识到了人才培养对于革命事业和中国富强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批培养各类人才的红色学堂。在艰苦岁月中,这些学校吸引着各类青年不远千里辗转投奔,为追求社会进步而勤奋求知。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校有外国语学社、湖南自修大学、平民女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安源党校等。

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人才培养学校。学生大部分是各地共产党发起组介绍来的进步青年。这些青年们一面学习俄语准备赴俄,一面参加各类革命实践。这些学员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领导者,也有很多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延安时期的红色学校是培养干部的摇篮

延安时期,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和各类人才,共产党兴办了大量的各类学校。其中,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先后办学8期,并在全国创建了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属中学,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延安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等多所院校,培养造就了数十万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输送到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就有4万多名。

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描写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这简陋的土窑洞里,培育出一批批救国英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七十年的教育持续发展是民族腾飞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教育。

一组数据展现了中国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巨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小学净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3.1%提高到2018年的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1.1%提高到2018年的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0.26%提高到2018年的48.1%。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变化如此之大,可谓“旧貌换新颜”。

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的是中国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和支撑伟大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无数奇迹的创造者,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建设者。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教育人有更大作为

进入新时代,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不由得思考当下湘潭教育的发展。湘潭教育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有一批特色明显的学校不仅高考成绩好,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湘潭教育仍存在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我以为,赶乘高考改革的东风,湘潭教育在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第二是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三是让学校从“整齐划一”到“各具特色”;第四是让教师从“疲于应付”到“专业成长”;第五是搞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新时代新征程,新方位新未来,向着民族复兴梦想进发,教育人大有可为!

(作者系湘潭市二中党委书记)

--> 2021-06-10 成芳 ——读百年党史中的教育故事有感 1 1 湘潭日报 c51966.html 1 百年征程路 教育助航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