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由五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北京好人》拍得比较成功,反复观看,不禁为它叫好。好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在冲突中彰显。
在真与假的冲突中彰显血浓于水。在北京打工的张北京,靠做粉刷、当汽车管理员等种种谋生方式积攒了一笔收入,打算买辆小车兼职,让手头宽裕点。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送外卖的表舅找上门来了,因甲状腺瘤需做手术。鹌鹑蛋大时,只要二万元。现在长到鸡蛋大,需要花费一台小车的价钱了。毕竟是自己的表舅,水源木本,一脉相承,怎能袖手旁观呢。张北京于是导演了一场假戏真做的闹剧,用自己的医保卡,叫表舅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啼笑皆非。张北京就是张北京,表舅就是表舅,事实胜于雄辩,双簧演得再完美,也取代不了。真与假导致的一系列冲突,彰显了血浓于水的人性光辉。
在好与歹的冲突中彰显法律底线。摆在张北京眼前的,是两个现实:一是自己手里的钱想买车,没有多余的;一是表舅治病急需用钱,不能不管。计从急上来,急中生“智”,主意来了,而且想法极简单,理由很“充分”:“医保卡是国家给治病的,你的病就是我的病,我的卡就是你的卡。”张北京靠劳动付出,自食其力;设法救助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应当肯定;自身患有高血压病,经常晕倒,得长期服药维持,生活不容易。表舅一把年纪了,进城送外卖,起早贪黑,争分夺秒,而且最终良心发现。两个人,都算得上北京好人。但打擦边球,甚至想歪主意,就与法律相违背,向着歹的方向靠拢了。在黔驴技穷、焦头烂额之际,表舅选择自首,还因为未遂,得到公安机关的从轻处理。
在有与无的冲突中彰显社会进步。表舅是具有担当精神的人。在东窗事发后,独自扛起了本该由两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拒绝张北京的资助,准备回老家靠蒲公英解危。得知张北京用准备买车的钱预付了手术费后,陷入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境地。城乡医疗差距,尤其是医疗技术、医疗保障的差距,医疗卡的有与无的冲突,相当一段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好在社会进步了,国家发展了,条件改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增大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就在张北京与表舅违反游戏规则,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之时,表舅妈早已经替表舅办理了医保。得知现在农民看病非常方便,这手术费也在报销范围之内,张北京与表舅心花怒放,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