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县(市)区集体经济发展”系列报道①
本报记者 李容容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去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县(市)区集体经济发展”系列报道,多角度挖掘各县(市)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方法和新典型,全方位记录各地如何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中梗阻”问题。敬请关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湘潭县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去年全县321个村集体经济总量为2153万元,消除了83个经济薄弱村,其创新推行村级电商、金融、供销和快递服务“四站融合”的做法深受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好评。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该县目前仍然有162个经济薄弱村,几乎占了全县村总数的一半;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55个,仅占17%。朝着“全国百强县排名进位”的目标奋进,2021年,湘潭县牢牢把握“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精准施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狠劲“消薄”
集体经济基础差、发展慢、效益低、分红弱的村,如何摘掉“薄弱村”的帽子?今年,湘潭县将“消薄”作为重点任务,定下了消除100个薄弱村的任务。
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4月底,湘潭县组建了新一轮98支、157人的乡村振兴驻村干部队伍。当前,他们正驻点已脱贫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及集体经济样板村,倾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针对一些有发展意向、有合适项目但又缺乏资金的村,湘潭县承诺由政府提供贴息贷款,“真金白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石潭镇新合村不等不靠,建设了100多亩高标准鱼塘发展水产养殖,又在人流集中地区购买了几间门面用于出租,湘潭县政府为其发放了50万元贴息贷款予以支持。目前,该县已有8个村总计获得了5200万元贴息贷款。
为撬动村上项目发展,当前,湘潭县正积极筹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注入1200万元红色孵化基金、2000万元县财政资金和1800万元社会资本,致力于整合村级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预计7月正式运营。
除此之外,指导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30万元的村申报国省项目。今年,湘潭县有12个村获得村级集体经济国省项目支持,全县近三年获得此项目资金1120万元,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力“扶强”
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较高、资源较多、底子较好的优势村,如何走进“富裕村”的行列?湘潭县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挖掘村级现有优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依托碧泉潭这张“水名片”,一直以来,锦石乡碧泉村“两委”大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先后引进了亿年酉鱼农牧渔业有限公司、三湘泉饮品有限公司、湖南华绿公司等6家企业来村发展,解决了碧泉村及周边近800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村民带来近1600万元的工资性收入。2021年,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下,碧泉村成功引进湖南顺餐食品有限公司,双方商定以“村企合作”的形式,共推罐装食品加工项目。为此,村上已投入100多万元推进土地“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工作,3月份已流转并平整土地20亩,当前正筹建第一层厂房。待项目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左右,村民和村集体都将新添一条增收渠道。
排头乡双联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早,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余万元。县乡两级积极扩大其本土品牌“黄荆坪竹根椒”的影响,引导双联村盘活农村土地、闲置资产,逐渐将辣椒的种植面积拓展到了800余亩,形成了规模效应。本月,“黄荆坪竹根椒”完成了商标注册和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该产品此后不仅每公斤销售价格可从16元提高到40多元,销售渠道也将拓展至大超市、大企业和外省市。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双联村投入资金新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辣椒制品加工厂,正积极开发剁辣椒、盐辣椒等多种特色产品。湘潭县为双联村争取到了50万元的国省项目支持,进一步扶持其做大做强。
扬长又补短,除弱又扶强,湘潭县农村集体经济又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