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全区人口43.43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9.18万人,老龄化率达21.14%,共有公办敬老院5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避免老龄化社会的来袭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带来冲击,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或社会组织而言,这意味着广泛的养老需求,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要让各方满意、实现全区养老事业健康长效发展,关键在于激活市场,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步推进。然而,这股“活水”从何而来?雨湖区用一场养老机构“公建专营”改革,给出了答案。
变压力为动力,改革应时而动
房屋简陋,只有厨房、餐厅、卧室等简单分区,老人活动单一……这是许多人对敬老院的“传统印象”。在鹤岭镇敬老院住了多年的李老也曾有这样的感受:“虽然吃穿不愁,但谈不上生活品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李老等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府的动力。改革,势在必行!
2019年,雨湖区鹤岭镇政府引进湘潭荆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即由政府出资建设,由湘潭荆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管理和运营,对鹤岭镇敬老院全面提质升级改造,加装了电梯,增设养老床位120张,增设了休闲娱乐室、医疗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除此之外,敬老院内安装了全新的消防系统,消防、食品等各类规章制度一应俱全。
现在,李老说:“我现在过的就是品质生活,舒适极了。”
雨湖区共有姜畲、长城、鹤岭、先锋4所乡镇敬老院。为改善敬老院的养老条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雨湖区出台了《雨湖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改革实施细则》,并给予每所敬老院奖补资金,鼓励乡镇敬老院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公建专营”模式探索。由此,一场养老行业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
变担心为安心,问题迎刃而解
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不仅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社会组织等也想分一杯羹。雨湖区养老机构的“公建民营”改革也进一步发展为“公建专营”。
市场主体越来越丰富,竞争就会越来越大。对于投身于此的各类主体而言,自然会有不少担忧。
2020年7月,湖南常春树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春树”)通过公开招投标,与雨湖区民政局达成协议,启动雨湖区老年养护院的“公建专营”项目:由区民政局负责改造原老年养护院,常春树负责后期运营。
“解决了我们最大的担忧!”雨湖区老年养护院院长吴炳阳说,对于企业而言,“养老机构的前期土地资金投入大、利润薄、资本回收期很长,这里如果纯民营的话,前期需要投入3000多万元,每年利息都要几百万元。现在好了,一切豁然开朗!”
老年养护院本是政府资产,雨湖区民政局投入约2700万元,对大楼主体进行了改造、硬化了道路、完成了绿化等等,常春树基本上算“拎包入住”,只投入了部分经费添置设施设备等。
由政府出资兴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无疑给企业、社会组织等吃了颗“定心丸”。而让人有安全感的,不仅是钱的事。
“听说是公家建设的,人们就很放心,信誉度摆在这里。”吴炳阳说,养老机构要发展,必须有老人入住,而老人最担心的是机构不能长久经营、落入非法集资陷阱等等。
民之所忧,政之所向。雨湖区建立健全了公建民营准入、实施、运营管理、退出和监管等机制,建立起养老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员工全流程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等,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给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及家庭,也吃下了“定心丸”。
变能力为活力,养老未来可期
建设稳了,发展得活才行。搞养老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才是王道。
雨湖区先锋敬老院是一家1988年开办的老牌公办养老机构,2019年开始进行“公建专营”改革。说起变化,院长邹巧云说:“老人对我们的服务更满意了,享受的政策优惠也更多了。”
“公建专营”改革后,院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加装了电梯、配备了呼叫系统和监控系统,员工培训也更为严格,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大的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明显提升。那么对养老机构而言,效益从哪里来?
“现在院里有10个人是政府安置过来的兜底保障人员。我们为每位老人买了意外险、床位险等,其中75%由政府买单。这些收入,就是我发展的保障。”邹巧云说,因为质量提升,收费也较以往高了一些,以全自理老人为例,其收费从1200月/元涨到了1800元/月。
而常青树目前正在建设二期项目,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床位168个,“未来,我们将依托总公司,走医养结合路线,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吴炳阳说。
“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这是吴炳阳对“公建专营”改革作出的评价,也是雨湖区养老事业长效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