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中华 实习生 杨柳
今年中考完后,湘潭江声实验学校1837班一位家长紧握着班主任张巧平的手说:“孩子能顺利参加中考,搭帮您这3年的耐心引导与关心,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张巧平,像一位慈母用心将班集体打造成孩子们温馨的家。这个“家”以快乐、和谐、上进的氛围,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芳心”和感激。
快乐的家
作为一名班主任,张巧平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班级是学生在家庭之外最能感受到温暖的集体,该用一种什么力量引导所有学生快乐成长?
张巧平的做法是,创建高品质的班级文化,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
比如她刚刚带过的1837班,初一就创建班级公众号“我们成长的故事”。从入学到毕业,这个公众号共发布原创文章 200多篇,累计阅读量超4万人次,吸引了近300人长期关注。
繁重的教学之余,班主任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经营公众号?
“公众号从创立到每期内容确定到每篇文章的征稿、编辑、校稿等,全部由学生负责。”张巧平解释。
站在毕业的时间节点回头看,张巧平与学生们惊喜地发现,班级公众号不仅是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家长见证孩子快乐成长的检阅台。毕业前夕,孩子们推出毕业心语系列文章《你好,我们和时光》,将这3年来的经历、快乐、收获发布在公众号上,收获阵阵笑声和感动。
和谐的家
对学习暂时跟不上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关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张巧平用心将这个家打点得特别和谐、温馨。
父亲吸毒、母亲改嫁,班上有一个学生与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为帮助这个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张巧平持续给予他隐形的资助。3年来,孩子所有的校服、教辅材料和文具都是由张巧平购买,并不动声色地交到孩子手上。而对学习上的困难,张巧平则给予显性帮助。每周星期天,张巧平让这个孩子和另外几个学习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早些来学校,自己在办公室早早地等着,以便给他们答疑解惑。
为将班级打造成和谐、幸福的家,张巧平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了不少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
去年5月,她的小女儿患病,需要每周进行尿检、每个月抽血体检。孩子身体免疫力极差,需要特别细致的照顾。那段时间,张巧平除了担任1837班班主任和英语老师,还临时担任了另外两个班的英语老师。她没有因家事请过假,也没有因小女儿生病影响教学。相反,另外两个班的英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时候真是特别忙碌,甚至有点狼狈。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再苦再累再狼狈也得咬牙坚持。”
上进的家
初中3年是孩子们长身体、长见识的黄金时期。在张巧平用心打造的温暖大家庭中,1837班的孩子们发奋学习,全面发展。
在对每位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张巧平通过制定绿色上网公约等系列举措加强班级管理,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励孩子们发挥所长,克服不足,在最擅长的领域展示最好的自己。
经过3年的成长,有些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些学生特别擅长画画和设计,有些学生是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高手,有些学生展现出超强的领导组织才华……
班上一学生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和2021年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一学生进校时在班上排名40多名,经过3年的锻炼和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考成绩全市第7名;班上55个学生全部上省示范性高中录取线,其中40多人达到湘潭县一中的录取分数。
新学期伊始,担任初一年级2109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张巧平为打造又一个温暖的“家”开始忙碌起来。“开学之初抓班级管理和学生习惯的养成,实在是太忙了。小女儿又发病了,更多的时候由孩子爸爸照顾。”忙碌中,张巧平对家人充满了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