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华
2013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故此,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21)”初中骨干校长提升工作坊研修项目(书法E112)。通过培训,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其中朱杰教授的讲座《唐代书风流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所讲到的帝王书法中唐太宗与唐玄宗对待书法的态度,给我以深刻的启迪。
唐太宗与唐玄宗的相同点
夺权的方式相同。他俩都是通过非正常手段上位的。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唐高祖禅位。唐玄宗通过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剿灭韦氏集团,随之又剿灭太平公主,取得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所怀的抱负相同。他俩都想通过励精图治,来“洗白”不光彩的夺位历史。当然,他们也都是一代雄主,都建立了超凡的文治武功。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造就了唐朝的极盛之世。
书法的倾向相同。他俩书法造诣都很高,都崇尚“二王”,都想拉拢江南士族。唐太宗善行、草及飞白,尤善临古,殆于逼真,《山谷题跋》谓:“太宗英睿不群所学辄便过人,末年诏敕,有魏晋之风,亦是宝贵后不能不废学尔。”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等。唐玄宗擅长书法,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多产的书法世界里占有一定地位。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唐玄宗传世书迹很多,以《鹡鸰颂》《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最为有名。
唐太宗与唐玄宗的不同点
把玩书法的程度不同。唐太宗认为把玩书艺当适可而止,否则将玩物丧志。唐玄宗钟情于艺文,到了后期更是几近痴狂,忘乎所以。
推广书法的方式不同。唐太宗身体力行倡导书法,设立弘文馆,让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学问做得好的官员担任弘文馆学士,以书取仕,使书法广为普及。唐太宗曾自撰《王羲之传》,并下诏内府金帛,征求羲之遗墨,于是物聚于所好,不数年间,各方进献,得正书五卷,草书五十八卷,又命韩道政、冯承素等精工摹拓,王羲之字遂风行于天下。唐代书法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正所谓“书之盛莫盛于唐”。唐代书法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唐太宗重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他推崇王羲之,主张“重意尚韵”,书法逐渐摆脱实用而独立为一门艺术,由此书法艺术大放光彩,成为中国艺术之林中的参天大树。而唐玄宗注重的只是自身的执着参与而已。
政局变化的结果不同。唐太宗一直把治国理政放在首位,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劝课农桑;重贤任能,虚怀纳谏;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实施开放的民族政策,让各民族融洽相处,“贞观之治”的局面持续向好。唐玄宗后期一味地沉迷艺文,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人,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校长应该借鉴的经验教训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虽不能与一国之君相提并论,但治理方式仍可借鉴,我们可以把唐太宗与唐玄宗作为镜鉴,从中得到启迪。
校长应该以唐太宗为榜样,学习其经验。对于书法艺术,可以成为爱好者,可以钻研,但应适可而止。校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治理学校上。
校长也应该以唐玄宗为反面教材,吸取其教训。对于书法艺术,不可痴迷其中、不能自拔,而忽视引领推广。决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置学校治理于不顾。
所以,校长最重要的不是成为书法家,而是要成为书法教育家。
(作者系湘潭市十一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