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10月14日

为当地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湘潭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冯利军的援疆故事

援疆教师冯利军在高昌二中上英语课。

本报记者 肖中华 实习生 杨柳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在新疆吐鲁番高昌二中支教的市十一中教师冯利军,来到学生阿丽亚家家访。葡萄、牛肉抓饭、馕饼……家长的热情好客,让她切实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

去年9月,冯利军主动申请援疆支教,被安排到高昌二中担任英语老师。

“冯老师好!您的笑容好熟悉呀!我之前似乎见过您哦!”

“哦,是吗?在哪呢?”

“您是来自湘潭的老师吧!我在湘潭见过您哦!”

上完入疆第一节课,就有一名维吾尔族学生用普通话跟冯利军打招呼。

这位学生叫阿丽亚,大大的眼睛,甜甜的笑容,在老师面前没有丝毫怯意。聊着聊着冯利军才知道,她初中毕业于韶山实验学校内初班,确实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2020年5月,冯利军随清风义工到韶山实验学校为即将返疆参加中考的内初班孩子们送了行。

接下来,冯利军欣喜地发现,阿丽亚特别爱学习。下课后,她经常缠着冯利军给她多布置作业。第二天,她早早就将作业放到办公桌上请老师批改,有事没事就往老师办公室跑。

“她还把在韶山写的思乡的文章给我看,和我聊着韶山共同认识的老师,点点滴滴都记得那么清晰。她说她经常回想起在韶山的日子,那是她的第二故乡!这时我才知道,她已把我当成了亲人。”冯利军感动地说。

随着交往时间一长,阿丽亚与冯利军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浓。快放假了,她会通过微信问冯利军:老师你什么时候走啊?要快点回来哦;返疆隔离期间,她又会问:老师,你可以上班了吗?好想你啊!

国庆节第一天,冯利军和几位任课老师决定去阿丽亚家家访。“当我告诉她,几个援疆老师会去她家时,阿丽亚特别兴奋,又是发地址,又是让父母准备,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当冯利军走进阿丽亚家的院子,发现一家人早已等候多时。虽然家长只会维吾尔语,但非常热情好客。畜牧场里,20头奶牛、100多头羊,令冯利军等援疆老师大开眼界,“这些都是爸爸妈妈打理出来的,每年的收入足够家里开销。”阿丽亚眉眼间写满幸福和骄傲。

在阿丽亚提议下,冯利军等老师又去了附近的奶奶家。奶奶腾出最大的房间招待来自湖南的亲人。一盘盘的牛肉抓饭、水果、馕饼、饼干等摆满了整个屋子,阿丽亚倒茶、拿餐具、当翻译,忙碌中笑靥如花。冯利军也被这份温暖和感动久久包围着。

冯利军动情地说,也正是这份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让她在援疆期间克服了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诸多困难。

去年11月,因水土不服,冯利军在吐鲁番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康复之后她立即重返讲台,将自己多年积累下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通过上公开示范课、经验交流分享会、家访等方式,传授给当地教师和学生。随着交往越来越深,“我的阿丽亚们”也成了冯利军的口头禅和牵挂。

因表现出色,今年秋季新学期,除了教两个班的英语,冯利军还兼任高昌二中德育副校长。

有一次,冯利军和几位援疆老师去40公里外的火焰山下搞家访。载她们去的出租车司机是一名维吾尔族汉子。得知她们是湖南来的援疆教师时,他脱口而出:“我们是亲戚啊!”一路上,双方交谈甚欢,这名维吾尔族汉子还主动帮忙联系学生家长,并全程陪同。后来,冯利军每天通过微信教这位出租车司机英语。这样,当搭载外国客人时,他也能通过英语与客人进行简单交流。

冯利军经常在课堂上讲起这个小故事,勉励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希望为当地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10月1日晚,从阿丽亚家离开时,冯利军和阿丽亚约定,两年后要考上湖南的大学,回韶山看望老师。伟人故里的亲人,在那里等着我们的阿丽亚们!

--> 2021-10-14 肖中华 杨柳 ——湘潭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冯利军的援疆故事 1 1 湘潭日报 c59455.html 1 为当地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