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你知道咱们长春的吃食有哪三乎不?”的士大哥很是神秘地问我。
“哪三乎呢?”我好奇得不得了。
“这三乎啊,就是指咸乎、黑乎和糊乎。咱长春人,口重!吃得比你们南方人要咸,菜里面喜欢浇酱油。还有啊,咱们喜欢往菜里放淀粉,所以每道菜都糊嘴哩。”
都说的士大哥是一座城市的活地图,什么地方有好玩的、好吃的,只管问他们,一问一个准。
长春菜的咸,是真的。在长春学习的前几天,每天早上在食堂吃饭,我都得打两碗热豆浆,一碗用来喝,一碗用来涮咸菜。吃了几天,不堪其咸。同学建议我去学校后面巷子里的早餐店换换口味。那家包子店果真生意兴隆,小店左侧的橱柜上摆放有十余种咸菜,每一种都容貌出众。特别是一种如手指长短的小黄瓜,青脆娇嫩,格外引人怜爱。满怀爱意咬上一口,咔嚓!哎呀,咸得人口舌生津,不由得囫囵吞下。
长春菜的黑,是真的。从硬菜的酱骨头到小蔬的煮豆角,长春的厨师总喜欢往菜肴里浇上几勺酱油。一盆盆菜从后厨端上桌,游走在过道桌椅间的都是浓郁的酱香。作为下饭菜多放些酱油,尚可理解,但作为主食的饺子被人当成卤饺下肚便让我足够稀奇了。一日来到一家饺子馆,旁桌一位大哥正在独食。两盘水饺上桌,只见他先往小碟里倒上一层油光发亮的酱油,然后将饺子划入碟中。筷子翻飞间,原本阳春白雪般的水饺生生变成了下里巴人,一个个黝黑且壮实。这还不够,又冷不丁被浇了一身陈醋。眼见一只只色黑如漆的饺子被送入口中,看得我两颊酸涩。
长春菜的糊,也是真的。听说锅包肉是长春的名菜,而我在长春吃过的唯一一次锅包肉是学校食堂师傅做的。甜糯的面皮包裹着大片的猪肉,不加以任何辅材做点缀,远远看去就是金灿灿的一盆宝贝泛着玻璃光泽。夹上一块,入口香甜中裹着纯正的猪肉香。正想细细嚼着,忽觉得唇齿间有股莫名的张力,似弹簧般跳跃,嘴巴竟被黏住了。
长春菜的三乎,貌似不讨所有外地人的喜欢,但挡不住家乡人的挚爱满怀。只要日暮将至,长春大街小巷各门各派的火锅、烧烤、饺子、饼还有更多说不出名的美食相继粉墨登场。如果腾得出人手,店员就会站在门口热情地吆喝:来嘞,好吃嘞!虽然在这个夏天,长春迎来了百年难遇的高温,但这座城仍在汗流浃背中让人觉得心里凉爽,让人舒心。
所以,长春菜的三乎是真的,长春人的温厚是真的,长春值得一去再去,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