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除了叛逆、不听话以外,还会变得爱美。但是,过度爱美,会让部分家长感到焦虑甚至不知所措。
“自从女儿进入初中后,我发现她对自己的体貌、发型、衣着格外注意,这样下去心思还会在学习上吗?”“青春期的儿子经常模仿明星的穿衣风格,打扮得很时髦,这会导致孩子爱慕虚荣吗?”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呢?请听听资深教育人士的说法。
罗丹
嘉宾档案:雨湖区风车坪学校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湘潭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观点:青春期孩子注重穿着打扮属于正常现象,是孩子渴望关注、期待被爱的表现。看到孩子过度爱美,家长往往会恐慌、焦虑和不知所措。产生这些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追求自主、独立、多样生活的需求和父母眼里只有学习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么做:
第一,尊重孩子的爱美之心。理解、尊重和宽容孩子的爱美行为,既不可以肆意嘲讽孩子,也不能盲目追捧孩子,而是做正向引导:给予孩子关注和欣赏。平时多关注孩子,从心底里欣赏孩子,在行动上多肯定孩子,并且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什么样的打扮是大方得体的美,什么样的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减少对孩子的外在关注。如果孩子在打扮上花了太多时间,可尝试减少对孩子外在形象的关注,在和他人交流时也不要把话题引到孩子的外貌等方面。当外在关注需求无法满足后,孩子过分爱打扮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直至消退。
第二,教会孩子内外兼修。孩子喜欢打扮,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社交的行为。而过度打扮的行为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对自我认识不够。家长需关注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帮孩子甄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认识到美是多元的,真正的美源自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悦纳自己。然后多途径将其引向更健康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第三,为美感发展提供营养。抓住孩子爱美契机,为孩子提供美学营养:打造干净、整洁、明亮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感到愉快舒适,形成一种明快的美;借助艺术培养孩子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探访自然、参观艺术展或阅读等方式,借助知识拓宽审美广度和深度。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其对生活抱有积极向上阳光的态度。
总而言之,只要家长正确引导,爱美便可成为孩子的一种能力,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个自尊自爱自信的起点。
颜姣
嘉宾档案:雨湖区金庭宝庆路学校班主任,雨湖区骨干教师,先后被雨湖区教育局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曾荣获雨湖区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观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而穿着打扮最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当孩子看到偶像明星的穿着打扮跟自己有相似的审美观,通常很快会模仿。一方面,他们很想以此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希望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穿衣风格能得到他人的认同、赞美和羡慕。
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否定孩子的爱美之心,更不应该抹杀孩子追求个性穿着的想法。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孩子的穿着应该大方整洁,在公共场所切不可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同时,家长也可以想办法为孩子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定期举办青少年服装节,通过“走秀表演”展现舞台形象,增强自信心。家长还可以大力配合学校,鼓励孩子读书日统一穿校服,让孩子感受到,他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所以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还促进了其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本报记者 宋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