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1年11月11日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系列报道⑧

泉湖村驻村工作队:当好“参谋” 谋划长远

本报记者 李容容

“过去我们村产业发展缓慢、不成规模,现在马上就要与邻村合建游客中心,建一处研学基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谈及今年以来村级产业的新动态、新气象,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两委”斗志昂扬、信心满满。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丁志强说:“多亏驻村工作队当‘参谋’,为我们谋划了好‘钱景’!”

泉湖村是开国大将陈赓的故乡,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今年5月,湘潭市财政局钟志军、周颂,湘乡市龙洞镇干部王永中3人被派往泉湖村,他们组队帮扶、合力攻坚,从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多处着手,全方位引领泉湖村干部群众向乡村全面振兴阔步迈进。尤其聚焦产业兴旺,工作队对循环经济深入走访调研、科学谋划长远,决心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增红补绿”“三产融合”“循环经济”3篇文章。

泉湖村境内,不仅有“陈赓故居”“毛泽东求学之路”两大红色人文旅游资源,还拥有湿地、温泉、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被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条件。“乡村旅游是短时间内汇聚人流和资金流最有效的途径,发展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最现实、最有效的突破口。”工作队思路开阔,一方面,统筹考虑邻村楠香村“谭政故居”,鼓励两村携手升级改造3处红色景点,共建一个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抱团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积极指导泉湖村利用村内200多亩生态湿地和菜石河流建设湿地公园,依托农田山地打造四季花田和稻田艺术,深度开发温泉,规划打造康养度假胜地、发展精品民宿旅游,努力以“红色”吸引人,借“绿色”留住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当前,工作队与村“两委”已邀请有关专家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温泉勘探、景点修复、湿地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有序进行。

前两年,湘乡市田园育才公司在邻村杨树村投资建设了一处占地近2000亩的田园综合体,大规模种植了水稻、水果和蔬菜,开发了大棚种植科学试验基地,现已基本成型,即将全面运营。工作队瞅见“商机”,指导泉湖村主动出击,与田园育才公司达成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依托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流转村上部分农田,发展观光农业、高产农田和特色蔬菜基地,并征用第九组自留山,打造110多亩研学基地,争取明年初动工开建。杨树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投入运营和泉湖村蔬果基地、研学基地项目启动建设,都需要招募大量的劳动力,泉湖村准备成立村集体物业公司,为田园育才公司提供高质量物业服务,组织村民就近就业,力促村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泉湖村西南面的山上已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动物无害处理中心、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余渣处理厂等企业。因项目建设需要,村里有两个组40多户村民完成拆迁,搬迁至湘乡市区居住。下一步,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出入道路需要拓宽并加铺沥青,又将有部分农户需要搬迁,发电厂周边闲置的宅基地及无人耕种的山水田地将达到1000多亩。工作队因地施策,谋划以发电厂为中心,在周边规划建设天然气应急气源储存库、市政污泥综合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并引进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打造全链条循环经济工业园。目前,村“两委”正在与一家乳胶手套厂洽谈。该厂可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蒸汽作为能源,计划投资5000万元,来村建设占地100多亩的厂房,将有力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为更多村民解决就近就业问题。

此外,在工作队的建议下,泉湖村集体合作社以15万元入股驻村企业泉龙米业,预计第一年便可新增10万元集体收入,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 2021-11-11 李容容 本报记者 李容容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系列报道⑧ 1 1 湘潭日报 c61173.html 1 泉湖村驻村工作队:当好“参谋” 谋划长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