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小学老师在“湘潭教育周刊”微信公众号后台咨询关爱和教育单亲家庭学生的方式方法,希望得到专家指点。
受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存在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甚至悲观自卑、仇视封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正向发展。如果班上有单亲家庭的学生,老师要怎么做才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请看看本期嘉宾怎么说。
宋轶
嘉宾简介: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曾多次荣获湘潭市、雨湖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观点: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多存在自卑、自闭、敏感、逆反、抑郁、焦虑甚至封闭的心理特点。如何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用心呵护 静待花开
老师要给予单亲家庭孩子多一份关注。在工作生活中,尽力弥补这些孩子情感方面的缺失,在自己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爱的桥梁,让他们信任老师,有困难愿意跟老师倾诉。班级可以针对性地建立台账式档案:孩子喜欢什么?在意什么?性格特点如何?什么事情容易刺激到他?只有这样,事无巨细地给予他们“妈妈式”的关爱,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要用心引导单亲家庭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促成孩子化解心结、学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教师可组织一系列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心理健康课,如《做最好的自己》《你很特别》《做一个快乐的人》等,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发泄方式、表达自己想法和诉求的恰当方式,营造友善和睦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激励和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针对这部分孩子学习焦虑和厌学的心理问题,老师应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为他们搭建展示优点的平台,指派特定任务,及时肯定鼓励,使其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家校携手,共促成长
家长要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耐心和用心的陪伴。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即时的心理状态,用爱管理家庭。此外,家长要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的讯息和情绪,帮助孩子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质,有针对性地选择家庭教育方式。要让孩子做正常人,杜绝亏欠和补偿心态。在教育过程中,要宽严结合、刚柔并济,对孩子不溺爱、不放任、不专制,坚持正面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合力保障孩子的情感支持。老师要加强与此类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尤其是他们的点滴进步。班级可适当组织亲子活动,提供亲子关系稳健发展的机会。
庞伟华
嘉宾简介:任教于韶山市芙蓉学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幸福家种子师资,沙盘游戏治疗师,湘潭市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
观点: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建立安全感的港湾,如果这一个安全的港湾破裂甚至充满着矛盾、冲突,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崩塌,极易产生悲观自卑、仇视封闭的心理。那么,老师如何帮助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呢?
一、理解孩子的状态和变化
单亲家庭学生可能存在同伴交往问题多、冲突多,学习方面困难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老师要理解和包容这类学生的状态,了解这些信息表达出的意思是:我很烦恼,我该怎么办?我需要帮助。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增加学生的心理能量
父母离异不是孩子的错。老师要创造与学生单独交流的机会,多跟学生聊聊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聆听他的故事和感受,告诉他父母分开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爱你的心从未改变过。
你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古往今来单亲家庭孩子取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懂得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决定权是在自己手里。
老师很关心你。引导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并且多给他创造锻炼和展现的机会,鼓励他不断努力和前进。
三、多和父母交流
绝大多数的父母即便是分开了,但他们依然疼爱孩子。与孩子父母联系,讲述孩子的真实情况,共同帮助孩子早日摆脱情绪困扰。
(本报记者 宋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