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泉,中共党员,出生于1949年,现居住在岳塘区下摄司街道九洲社区。他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战友爱称他为“黄班长”,学生们尊称他为“黄老师”。退休之后,居民们又给他取了个新昵称——大管家。
根正苗红的军人
黄菊泉家里有五兄弟,大哥黄桂秋和二哥黄德云光荣地参军入伍,成为了解放军战士。大哥黄桂秋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每逢过年,看到两个哥哥穿着威武整洁的军装出现在家门口时,黄菊泉便肃然起敬,参军报国的种子就此在他的心中萌芽。19岁那年,他应征入伍,成为北京航空兵十四师的学员兵。虽然是学员兵,但他通过了严格的家庭和政治背景审查,负责起了部队里的机要工作。
“收管文件可不是一件轻松活,不仅需要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还得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秘密文件落入潜在的敌人手中。”黄菊泉严肃地说,在部队服役的8年时间里,他经手的工作从不敢出现丝毫差错。
学生眼中的“灯塔”
1976年,黄菊泉转业回乡。由于在部队中表现特别突出,他被分配到湘潭市白马五七学校任副校长。那时教学条件艰苦,教师资源更是匮乏,一个乡里也难得找到几个文化人。黄菊泉一人身兼多职,既是语文老师,也是政治老师。放学后,他还会点着煤油灯自学专业课本到深夜,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黄菊泉在雨湖区塔岭中心小学任职期间,个子矮小、体态瘦弱的五年级学生罗皓明引起了他的注意。每次上课,罗皓明都心不在焉,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消极情绪。黄菊泉多次找他聊天,罗皓明却闭口不言。在一次和同事的闲聊中,黄菊泉得知,罗皓明幼年丧父,母亲体弱多病,罗皓明放学回家后不仅要洗衣做饭,偶尔还得去街上的商铺打杂工,赚取生活费。黄菊泉立马组织学校全体师生捐款捐物,给予罗皓明一家经济支持。在黄菊泉的鼓励下,罗皓明的心才定下来,潜心学习。
罗皓明小学毕业后,黄菊泉仍与其保持联系,尽其所能地资助罗皓明的学业。黄菊泉对罗皓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放弃学习,唯有知识能改变你的命运”。罗皓明也不负厚望,最终考上了一所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回到湘潭,在易俗河镇郭家桥中心小学教书。“谢谢黄老师,如果没有黄老师的帮助,我现在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罗皓明说,黄老师就像是他人生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火眼金睛的“大管家”
2010年,黄菊泉正式退休。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他,自然也闲不下来,热心社区事务,成了社区居民的“大管家”。就在今年4月份,他在日常的义务巡防中敏锐地发现了两处传销窝点。
“九州小区44栋3单元5楼和13栋1单元6楼的两处房屋内存在异样,人员进出频繁,楼下经常有‘面包’车前来接送,房屋门窗紧闭,时不时还传出吼叫声。”黄菊泉的工作本上这样记录着。
据黄菊泉回忆,被他成功从传销组织中“营救”出的小伙子名叫阎得福。某个夜晚,阎德福从44栋3单元的楼道间狂奔而下,直呼“救命!救命!”。他身后的三个中年人对其紧追不舍。黄菊泉闻讯而来,现场聚集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三个中年人见状,便将阎得福团团围住,准备动手将其制服。
“他们没收了我的手机和身份证,把我关在房子里不让我出门。”阎得福大喊着。结合起前些天他所发现的异常,黄菊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伙传销组织。他立马拨通了110报警电话,三个中年人察觉到情况不妙,便仓促而逃。民警赶到现场时,小区内的两处传销窝点内已是人去楼空。后来,在社区和黄菊泉的帮助下,阎得福顺利补办了身份证,坐上了回乡的火车。
“在外面一定要多帮助别人,偶尔吃亏也是福气。”黄菊泉至今也没能忘了母亲黄陈氏的这句话。他说,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会一直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