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湘潭市委党校围墙至江麓集团宿舍区的小路,路旁“马坡里路”路牌映入眼帘,顿时想起王闿运的一首绝句:“马坡突阵陷重围,亲校仓皇哭帅旗。得得鸾铃墙外响,血污袍袖踏营归。”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西征大军从天京出发,势如破竹,不到一年先后攻占安庆、庐州、九江、汉口、汉阳、岳州等重镇。咸丰四年(1854)三月初,太平天国春官副丞相林绍璋率部入湘,并于三月二十七日抵达湘潭,三月二十八日在湘潭大学西北的塔岭潭宁古道上遭逢湘军早期悍将塔齐布。两军激战,从鸭婆垅一直打到高岭,再战马坡。
塔齐布,字智亭,满洲镶黄旗人,原在长沙绿营。曾国藩识人甚准,将其纳入湘军阵营。《清史稿·塔齐布传》中记载甚明:“长驱至高岭,猝遇贼,塔齐布手持大旗陷阵,麾军纵击,斩其酋数人,逐北数里,至城下……”
王闿运用如椽大笔在《自鸭婆垅至马坡有怀智亭·小序》中描述更为形象:“至塔岭,智亭喜曰:‘捷兆也!’遂驱而前,寇已破湘潭,闻有军至,踊跃赴之。相遇鸭婆垅同,各不能退,遂相接战……”
王闿运似乎对这场发生在家乡的战斗很感兴趣,140年前特意寻访昔日太平军与湘军决战的战场,这里离他老家云湖桥也就几十里。这日他从侯塘出发,中午至塔岭鸭婆垅,十里到黄泥亭,再五里到马坡,即塔齐布击太平军大胜处也。感事怀人,作四绝句,除却上述马坡一首,其余三首抄示如下:
衰草寒原度鸭垅,将军营树起秋风。几年前事无寻处,园菜青青细雨中。
岭名先已属将军,一战中兴共策勋。 沩水逗留成上策,可怜储庙锁寒云。
胜算威名偶至今,信书信运两沉吟。旧人犹有彭陈李,谁识当年骆左心。
湘潭之战自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初五,水陆七天激战,湘军十战十捷,太平军伤亡万余人,解散亦以万计,是太平军自广西起事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导致湖南战局逆转。李秀成后来在自述中将之归结为太平天国十误之一:“四悮(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反之,湘军声望则挟首胜之战大振而起,亦使湘潭首次显名于中国近代史册。罗尔纲先生《李秀成自述原稿注》评价湘潭之战:“这是太平天国军事上大失败的一役,并且是具有关键性的一役。自经此役,太平天国无力再图湖南……”
太平军没有在湘军初兴、羽翼未丰之时将其消灭,10年后这支从湖南乡间走出的军队攻入了天京城。故此湘军元老郭嵩焘说:“湘潭一战,为湖南安危一大转机。”另一湘军智囊人物李元度也认为:“大局转关,自湘潭始也。”王闿运则评价“平寇功自此起”,王定安《湘军记》亦称此仗乃“湘军初兴第一奇捷”,确非夸大之辞。
湘潭之战,作为陆路主将,塔齐布无疑居功至伟,遂以功升湖南提督。难能可贵的是塔齐布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宽厚仁慈。《郎潜纪闻二笔》曾载:洪山大捷时,塔齐布率部将太平军围困在沙湖塘。太平军突围不成,纷纷投身自尽。塔齐布发现其中有不少幼童,遂派人将这些幼童拯救上来。曾国藩闻讯感叹:“军中每言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李续宾。”
咸丰五年(1855)七月十八日,塔齐布久攻九江不果,吐血而亡,时年39岁。十九日,曾国藩驰赴九江陆营治丧,一副挽联——“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煦妪,有章曾荐郭汾阳”,把塔齐布比作古时名将曹彬和郭子仪。曾国藩拟折奏请在长沙为塔齐布建专祠,赐谥忠武,忠武二字在谥号制度里是武将最高的荣誉,后入祀昭忠祠。
彭玉麟亦有挽联云:“谥并武乡侯,湘鄂战功青史在;寿同岳少保,古今名将白头稀。”时人有诗叹道:“早岁从团练,终身辅大清。心雄思拔地,胆壮作干城。名欲千秋著,功由百战成。九江星殒后,遗恨挫军声。”同为湘军悍将的李孟群赋诗《哭塔军门智亭》:“大星一夜堕中垣,恸哭何殊五丈原。贼里共惊真胆略,军中犹假旧旗旛。未酬马革尸还愿,已荷龙骧世及恩。我为时艰重太息,枉思挟策叩辕门。噩语传来事竟真,江头父老共伤神。如公又复疆场死,当代谁为将帅臣。力扼孤城心有血,气摧凶逆胆包身。黑头功业原无憾,独惜艰危失此人。”
塔齐布性“退逊”而不好自诩,可谓曾国藩军兴以来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在湘军初创最为艰难困苦乃至曾氏自杀的关键时刻取得湘潭大捷,感情尤深。同治八年(1869)二月,曾国藩任直隶总督,虽公务繁忙,但赴京之际仍抽空拜访了塔齐布家。彼时塔齐布兄弟三人均已去世,只留下80多岁的母亲,家境贫困。塔齐布妻子泣求提携一下唯一女儿的丈夫。曾国藩十分伤感,慨然应允,并拿出千两银票厚馈塔齐布的母亲。
塔齐布戎马毕生,以忠勇骁勇著称,颇能亲善士卒,与共甘苦。据传直到民国政府成立后,此前塔齐布提拔过的属下找到其家人,将其坟墓进行修缮。
晚清文学家吴敏树曾偕友造访长沙三忠祠拜谒,作有《谒三忠祠记》,其中笔载与塔齐布于军中有一面之缘。
湘潭亦曾在县城建有塔忠武祠,俗称塔公祠。光绪刊《湘潭县志》记载了塔公祠设立始末:“塔忠武祠,在通济门东,祀湖南提督塔齐布。咸丰四年复县城,为军兴战功第一。未一年,卒于九江军中。丧过县城,士民举哀奠之,即为立祠。奏准春秋二祀。公置祀田四十六亩,岁租四十五石三斛。前右附祀阵亡文武官及兵丁,前左祀前令白璟、卫际可、叶攀鳞。”曾国藩亦为塔公祠撰联:“将军真天上飞来,五日功成如反掌;国士本人间杰出,千秋论定许齐肩。”塔公祠附祀的三位湘潭县令犹值一提,皆是湘潭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塔公祠在大革命时期成了湘潭县农民协会总部所在地,惜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