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你听到的她,被人怀想一生,被人宠爱一生,被人记挂了一生;你不知道的她,诗人、作家、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
在林徽因和她丈夫梁思成记录之前,中国许多古老的建筑瑰宝都因不被保护而化为尘埃。她与梁思成一生效力于中国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为祖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那些凝固的音乐在祖国世代流传,而且从中找到了生命的大喜悦。
作家萧乾先生谈到这对令人敬佩的夫妻,这样感慨:“我不懂建筑学,但我隐约觉得徽因更大的贡献,而且在这一方面,她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试想以她那样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瘦弱女子,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一个患有残疾,一个身染重痼,这对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夫妇,在那些年久失修,罩满积年尘埃的庙宇里,爬上爬下(梁柱多已腐朽,到处飞着蝙蝠)去丈量、测绘、探索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式……”
她不仅有丰富的建筑史知识,还有独到的审美眼光,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读她古建筑的文字,字里行间涌动着大美,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任谁看了,都会对中国的这些古迹魂牵梦绕,充满期待。她写的建筑考察报告,记述准确而又有条理,文笔活泼生动,读起来丝毫没有学究气。他们是保护中国建筑的先行者,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人。他们的努力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古代建筑在开发中遭到破坏而发声。
我们常常由于女人的美貌而忽略她的才华。人们数十年中一提到她,除了她翩若惊鸿的美貌,还有那津津乐道的爱情传奇。世上女子万万千,凭什么她能拥有如此殊遇?她最让我敬佩的,绝不仅仅是她与三个顶尖男人的爱情传奇,而是她作为一个女人,那份不可多得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既是父亲又是朋友的林父带着徽因的欧洲之行,无疑是她一生的转折点,不仅影响了她的人生观、世界观,最重要的,是让她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建筑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珍贵的古建筑却流落民间,无人问津。尤其是当他们发现欧洲各国,对中国的古代建筑都系统地整理研究,并写出了中国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建筑方面的资料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五味杂陈。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连日本人都在研究中国古建筑了,国人自己却熟视无睹。
“建筑是一门联结绘画艺术与工程设计、接连东方与西方的凝固艺术。”她除了天生的才情、无与伦比的美丽、吃苦耐劳的本领外,还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为梦想的建筑学,她用坚强、信念和坚持,居然打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只招男生的校规。她的建筑图纸被老师夸奖“无懈可击”,作业总是最高分或是偶尔得第二。若没有她建议梁思成学建筑,可能就没有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更不会有珍贵的《中国建筑史》;若没有她,就不会有历尽千辛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在知己费慰梅的帮助下顺利出版。
林徽因柔美清丽的嗓音、优雅的举止,姣好的容貌,博学的气质和一口标准流畅的英语让学生大开眼界。她不仅教授建筑知识,而且每时每刻都让他们感受到美,仿佛徜徉在艺术殿堂。她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讲课时音乐、美术、戏剧及舞台设计等艺术无不信手拈来,所有种种都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的性格有些中性,既像男人一样执着于理想,骨子里又有水乡女子的似水柔情。《你是人间四月天》早已把她内心满满的柔情与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她是活得理智而清醒的人,她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她的珍贵,在于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能一直遵循着内心的方向,全力以赴给自己的生命升旗。即使面对爱情的诱惑,即使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即使受尽病痛的折磨,亦从未迷失自己。
人生从来没有十全十美。她的童年,上天给了她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父亲,同时也给了她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抑郁的母亲。她的一生,虽然写满了爱情童话和人生传奇,但是也经历了普通女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和生命之痛。她的文字,是如此自信,让同时代的很多女人都自叹不如;又是如此自卑,童年的阴影跟随了她整整一生。她的隐忍让人心疼,她的情怀使人赞叹,她的高度令人仰望。
她虽早已离去,但她的文字,她的自信坚强,她的自律理智,她的高尚悲悯,始终闪耀着绝代的芳华。她是了不起的建筑师,更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她以超出常人的自律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排除种种干扰,按照自己的设计,沿着心灵的方向,成就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