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99家、国省级‘小巨人’企业104家。”这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的一串数据。这一数据印证了我市聚焦经济发展、创新监管手段、优化发展环境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湘潭市对市场的监管与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对市场的监管与时代的步伐共进共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服务经济发展,切实保障民生为主线,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场监管的构架,监管与服务并重,既当“裁判员”,又当“服务员”,不断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把牢政治“方向盘”
市市场监管局于2019年1月30日挂牌后,新的局领导班子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也明白要带好这支队伍,必须把牢政治“方向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熊日平表示,要着力培育市场监管共同价值观,引导干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
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切实抓好党建引领,一方面全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局党组率先垂范,讲大局、讲党性、讲担当、讲奉献,用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构建起纵合横通的“大思政”格局。各级党支部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出实招、求实效,通过系统学、相互问、谈体会、讲党课等方式方法,深刻领会、掌握最新政治理论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走实走心;另一方面,结合部门业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优化环境、提升质量、守住底线、规范竞争、高效监管、促进发展等职责贯彻落实到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做到思想武装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在最短时间内,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湘潭市场监管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
“走千企访万户”问情服务活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开展了“走千企访万户”问情服务活动,共计走访了626户个体户,217家企业,一共收集207户个体工商户和64家企业反映的问题,涉及注册登记、广告、食品安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争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经一一梳理协调,近半数问题已得到解决。其中,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为企业提供质量“诊断”、为哈电风能办理变更登记、“霞满天”志愿者服务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入围全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项目。
守好食品“安全门”
民生无小事,食安总关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时刻守好食品“安全门”,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今年又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食品监管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开发了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系统小程序,规范农村流动厨师承办宴席流程,提升农村自办宴席相关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在探索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食品安全规范化监管。要求承办农户聚餐的厨师提前2天在微信小程序上填写《集体聚餐活动申报表》,向所在地市场监管所或村(社区)备案,经所在村委会、社区(或市场监管所)登记备案并与宴请户和操办厨师签订《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后才能举办。以湘潭县为例,今年截至目前,该县共举办50人以上聚餐900余次,聚餐人数达到15000人以上,未发生因农村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
这是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工具,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种尝试。今年初,市场监管部门还以“食安湘潭”抖音号为载体,通过直播的形式,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实地监督检查,让网友们参与食品安全抽查。截至目前,“你点我检”栏目通过抖音平台共发布食品和食堂检测视频90条,总播放量达468.2万,发动了群众力量,回应了群众关切,构建了一个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平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莫秋华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放心的食品安全、更完善的消费保障、更贴心的质量服务,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看好市场“公平秤”
市场要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这杆“秤”,市场监管部门就充当着守卫者的角色。
近几年,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市场监管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尤其是今年,以市市场监管局为牵头单位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定出台了《湘潭市公平竞争审查操作指南》《湘潭市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办法》等多个制度文件。按照文件规定,今年首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23个成员单位和2个园区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并随机抽查166份近4年涉及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文件政策进行审查,查找出的问题按照“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对文件、政策措施进行修改、删除或废止等调整。
“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莫秋华说,有了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加上一系列办事程序的简化和便民利企举措的推行,我市市场主体的数量有了肉眼可见的增长,大多数守法诚信经营,也不乏有“钻空子”的行为主体。
市场监管部门一手抓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开展“年关守护”、打击传销和查处假冒伪劣、打击网络违法、虚假广告、无照经营等多个专项行动,一手抓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据统计,1月至11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类案件共立案146起,结案116起,罚没款约647万元;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共立案782起,罚没款约681万元,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授权专利4218件。截至目前,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51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4.76件上升到16.58件,居全省第3位。其中,得益于围绕医疗器械重点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个性服务,该产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大幅提升,目前入园企业超过200家,前三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倍。
打造质量“金名片”
市场需要开疆扩土,也离不开精耕细管。
近年来,我市秉承“绿色引领,智能制造,品质湘潭”的城市质量精神,帮助企业打造质量“金名片”,建设质量强市,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以助推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探索一条通过“硬指标”来提升企业、产业“软实力”的道路。目前,我市正在实施省标准化项目“矿山装备标准体系研究”,评选了首批矿山装备产业企业标准“领跑者”;积极创建服务业标准化单位,有7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单位。
另外,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了《湘潭市2021年度品牌培育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品牌建设推进会、举办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主要负责人带队对产业链优势骨干企业调研指导等活动,鼓励和引导质量创新经验突出、行业领先的组织积极开展政府质量奖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根据《湘潭市2021年度品牌培育实施方案》,今年全市共有47家组织申报了第三届湘潭市市长质量奖评选,申报数量为历年之最。
实现质量强市,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湘潭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以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四大战略为统领,明确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4个方面22项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为质量强市建设明确了科学的时间表、路线图。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五年,我市将探索建立“1+7+N”(一个平台+7个县市园区服务站+N项资源要素)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全国、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提供“湘潭经验”。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全市市场监管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安全、激发主体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核心任务,忠实履职,坚定前行,为新时代市场监管事业的接续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