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我就有了成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理想。那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很长一段时期的追求。我埋头苦读,只为考入一所师范院校。在大学和后来的读研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只为能无限接近“学高为师”这四个字。当然,心中也时时不忘“身正为范”。
现如今,走上三尺讲台七年有余。八字真言,仍未敢忘。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常言道:“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必须清楚明白地知道,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我们首先必须做到 “立德先正己,树人先树己。”师德一方面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自己得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水平,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形成正面引导效果。
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师德师风呢?有人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自敬自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同时,师德师风建设要常抓常新,教师要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心中有谱。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推进教育教学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的管理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其实,深究到底,一名教师如果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多些关爱和牵挂,在师德师风上就不会有问题。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当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心出发,硕果可期。
(作者系湘钢一中教育集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