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传来信息,今年全省共有3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湘潭高新区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德科技”)员工李露就是其中一位。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从一名机械行业的‘愣头青’,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多年来,很多东西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站在领奖台上,李露百感交集。
一份初心
2008年,22岁的李露从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同年,崇德科技第一台核电滑动轴承产品通过中国机械联合会的鉴定,立志要做国内滑动轴承领军企业。
他们是如何产生交集的?
学数控专业的李露,对工作有两个要求:一是离家近,二是专业对口。班上的同学,有的去了工资高的沿海城市,有的进了稳定的国企,他却叩响了成立仅9年的崇德科技的大门,“听说你们公司有好几台不错的数控设备?”
“是的。不过我们目前不缺人。”人事部门回复。
“没事,我先实习,不拿工资。要是我干得还行,再谈。”两个月后,毛遂自荐的李露,正式成为崇德科技的一名数控铣技工。
崇德科技生产的精密滑动轴承,是机械行业中的精密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火电、核电、石油化工、水利、水电、船舶舰艇等工业领域。加工设备很关键,但更关键的是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如何让1/10根头发丝的精度在产品上稳定体现,是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
崇德科技有着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爱和“疑难杂症”较劲,李露很快在车间里“冒头”了。
2011年夏,崇德科技“尖兵队”诞生。这支由不到10%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承担着公司精密制造的尖兵重任。这一年,李露成长为“尖兵队”的核心骨干。
一种挑战
2014年初,一份精密的船用轴承制造任务落到崇德科技的头上。
因为前期实验周期紧,崇德科技连夜组织项目攻关小组。他们清楚,船用滑动轴承的技术关键,不单要满足苛刻的精度,还要克服大船在海中纵倾、横倾的影响,这项指标的关键参数在于如何严丝合缝地处理轴承上下两端的间隙。
“我带领制造团队,加工、装配、检测……如此循环往复,没日没夜奋战,尝试过一个个不同的方案。”李露回忆,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直到第10天才通过一种复合定位垫满足了需求,为大船顺利下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挑战接踵而来。两年后,我国“华龙一号”项目主反应堆的冷却水泵滑动轴承的研发任务,再次交给崇德科技。
该项目涉及的高端滑动轴承研制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封锁。核心部件轴承箱体和轴承箱盖的加工难度,不言而喻。
“认输?那是不可能的。”李露和制造团队一起,通过正确选择刀具、合理设置加工参数,以及多达数十次的加工验证,一个个技术难点终于被攻克。其中最难的一道工序,试验了50次,耗时超过半年。“为实现加工零失误,我们反复验证,最终成功交付。”李露说。
一面旗帜
李露还担任着工艺部主管一职。他的桌上,最打眼的就是一份份轴承工艺图纸。
“部门主要承担轴承的设计评审职能,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各种技术参数予以审核,让图纸落地,变为成品。”成百上千份图纸中,李露专挑难度大的“硬骨头”啃,相对容易的会交给同事。
他负责的项目中,有一座为科特迪瓦水电站生产的座式轴承。这是崇德科技有史以来生产的尺寸最大、质量最高的产品,重达11157公斤。
对于这类产品,李露往往会守在车间现场,全程指导示范。
“师傅的专业技能过硬,车间里不少人都是他的徒弟。”吴宇比李露小5岁,谈起师傅时,一脸钦佩。
事实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事情,李露从2011年就开始干了。起初有些老师傅是不服气的,“一个刚毕业3年的小伙子,凭啥教我们?”
李露也不多说,只是在平常工作中,平心静气地将他解决难题的能力展示出来,再一一传授经验。见他既有金刚钻,又揽得了瓷器活,还没有丝毫架子,老师傅从此心服口服。
“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这些年来,李露为崇德科技带出技能型生产骨干20余人,其中10人成了车间主任、班组长、制造工程师、尖兵队骨干人员等。他驻守多年的高速轴承车间,2021年产值达1.35亿元,国际市场年增速超过30%,赢得了GE、西门子等以严苛要求著称的国际装备企业的认可。
为补充新鲜血液,崇德科技还与湘潭技师学院合作,开办崇德数控班,由李露担任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以老带新,培育“工匠”。
“教学毫无保留,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们问李露。
他笑着摇头,“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有一个信念,把专业做好、做精,为中国制造贡献一份力量。只有教会更多的徒弟,我才能放开手,学习新的知识,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探索。”
记者手记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李露也不例外。
采访中,我们注意到,他的左手中指指甲受伤呈破碎状,而这是他因工作受伤的第三个手指。“还能治好吗?”“医生说能。只是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手指经常沾油,压坏后容易反复感染。”“为什么不去治?”“要经常换药,实在是没时间。”
作为滑动轴承这个细分领域的领跑者,崇德科技的订单与日俱增,李露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加班是家常便饭。
他到底有多忙呢?日程表是这样的: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到家。回家后,他倍加纠结,一方面想继续未完结的工作,或者充电学习,一方面又愧对家庭,想陪陪孩子。两难之下,他想出一个折中的法子,如果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就先忙工作;反之,则陪陪家人,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
或许,对于家庭来说,他是一个不完美的父亲、丈夫。然而,面对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做到了“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这种工匠精神,值得更多的劳动者学习。
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