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菜花开、玉兰花俏、桃红柳绿时节,有一种很不起眼的青草,散布在田垄上、渠道边,悄悄发芽。在几场春雨的滋润下,它们渐渐变得郁郁葱葱、香气袭人。它们的名字叫野艾蒿。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蒿成了人们的盘中美味——“蒿子粑粑”。
每年春天,我都会去乡下采撷嫩艾蒿,再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做蒿子粑粑。谈笑间,艾蒿添香,友情绵长。
要做蒿子粑粑,首先要选择清新、碧绿的艾蒿嫩芽,采摘回家,清洗干净,切细成末。做这些时,艾蒿飘散出来的清香浸染着你的五脏六腑,让你神清气爽。你会忘记辛苦,越做越起劲。
切好艾蒿,选择糯米粉和面粉,根据个人口味按比例混合。要吃得软糯,糯米粉就多放。将切细的艾蒿末与之拌匀,加入适量的水、少许食盐。不喜苦食的,也可先将艾蒿汆开水后捞出,再和面。没有糖尿病者可加白糖少许,取数枚土鸡蛋打入其中,和匀,用力揉成面团。沾染着艾香的双手捧着软黏的面团,想着马上就有蒿子粑粑吃,唾液分泌旺盛,不得不总是咽口水。
面团发酵一阵后,每次取少许,用双手手掌心揉成圆球,轻压成饼,摆放整齐,等候下锅。这个环节,如果参与的人多,就会有比拼,看谁做的面饼有看相。如果你技艺高超,心无旁骛,那你做的饼饼一定是大小一致,厚薄均匀。
面饼做好后,就是油炸环节。锅洗净,水烧干,倒入茶油少许,烧成三四成热后下蒿子面饼,小火煎至两面金黄、面饼蓬松状捞出。油炸时要不停地翻动,防止焦煳。这一环节要特别小心油星子溅到手上、脸上,不要为了吃蒿子粑粑而“毁容”。
蒿子粑粑好吃,但也不能贪嘴,因为蒿草性凉,糯米对于有些胃肠功能虚弱的人难消化,需浅尝辄止。油炸粑粑火气重,不能急不可耐出锅就吃。
艾蒿香、春光暖,走进田间地头,采一把艾蒿,做几个蒿子粑粑,品味时令美味,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