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要上车的吗?到点开车啦!”5月4日6时,一辆停靠在湘乡市龙洞镇和睦村村部的公交车马达声响起,司机微笑着朝窗外吆喝着,站在坪里谈笑风生的几位村民立即提上行李,随车向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区出发,沿途还有村民陆续上车。
村道两旁,红叶石楠、月季等花卉苗木错落有致,刚刚移栽的早稻田里秧苗带露、生机勃勃。一座座美丽庭院不时映入眼帘,一垄垄碧绿菜畦沐浴着金色朝霞,呈现出“车在乡间走、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象。
和睦村村部距离龙洞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区约4公里,其间要经过本镇另外4个村。以前,从湘乡市区到龙洞镇的公交车终点在集镇区,村民进城购物、打工、上学、走亲戚很不方便。近年来,龙洞镇、和睦村积极争取湘乡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公司等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大力支持,筹措资金,拓宽村道,安装防护设施,于去年11月如愿将公交车延伸至和睦村村部。村“两委”不仅想办法给司乘人员腾出了休息室,还免费提供水、电。如今,公交车每天6时至10时每15分钟一趟、10时过后30分钟一趟,为沿途村民创造了良好的出行条件。附近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韶前村等几个村也跟着沾光,日常出行方便多了。
改善交通条件,只是和睦村迈向乡村振兴的一个闪光点。全村干群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可圈可点。
和睦村有2950余人,水田2600多亩,山林面积1600亩,村民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其中,年近古稀的胡信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勤劳朴实、热心公益。尽管两个女儿都已参加工作,家境较好,但他一直坚持每年耕种50亩稻田,还兼任村里的保洁员。今年,村里双季稻生产任务较重,村“两委”成员以身作则,分别带头种植了数十亩早稻,他也积极响应号召,将耕地流转面积扩大到100亩,而且基本上种上了早稻。
村民贺均芝创办家庭农场多年,专业从事猪、牛、羊养殖,家庭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早些年,他以养猪为主,年出栏肉猪500头左右,目前以养牛、养羊为主,开发利用当地丘岗山地和旱土资源,同时兼顾耕种数亩水田,通过多种经营稳步增收。
身残志坚的村民胡迪云、赵亚平夫妇,通过产业增收实现了稳定脱贫。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引导扶持下,夫妻俩坚持养殖黑山羊,年出栏120余只。胡迪云表示,如今党的兴农惠农政策非常好,自己一定克服等、靠、要思想,认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争当残疾人自强自立的表率。
这样的优秀典型在和睦村还有很多,无论是注册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种粮大户、畜禽养殖户,不仅在产业、就业增收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参与人居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同样是响当当的领头雁。近年来,和睦村实行的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深入人心,每年年底各家各户就将下一年度的卫生费交齐了;“厕所革命”户户争先恐后,560多户常住人口实现了卫生厕所全覆盖;村“两委”动员村民群众从简办理红白喜事,少放或不放鞭炮,大家积极响应,文明、节俭之风日益盛行。同时,参与公益活动和公共事业的主人翁精神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去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先进集体,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市州,典型经验成果包括和睦村的清产核资、准确界定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和睦村集体年收入13万余元,主要包括采石场、油茶林、水库、生态农庄等生产经营场所的租金,以及土地流转收益等。
和睦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章海波表示,村“两委”将始终坚持党建领航,积极弘扬“三牛”精神,发扬“四干”作风,立足本村实际,带领广大村民群众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就业,大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脚踏实地迈向乡村振兴。